[發明專利]添加劑及玻璃的化學鋼化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41278.1 | 申請日: | 2011-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31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陳雪梅;王作超;于天來;蔣世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光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3B27/03 | 分類號: | C03B27/03;C03C2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 51124 | 代理人: | 蒲敏 |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添加劑 玻璃 化學 化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玻璃的化學鋼化工藝,特別是涉及一種化學添加劑組合物及采用該添加劑的化學鋼化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IT和電子行業的迅猛發展,對厚度小于1mm的超薄玻璃的需求量迅速增大,被廣泛運用于手機、DVD面板、平板顯示器等,但是超薄化又帶來了玻璃的力學強度的降低。
目前,在工業生產中有許多提高玻璃強度的方法,一種是物理鋼化法,但是對于超薄玻璃來說,該方法在鋼化過程中存在玻璃變形的問題,無法在光學質量要求較高的領域內應用;另一種是液體介質鋼化法,英國的Triplex公司在上世紀80年代就采用該方法生產出了厚度為0.75-1.5mm的玻璃,結束了物理鋼化不能鋼化薄玻璃的歷史,液體鋼化法的難點是不容易建立起合理的液冷法工藝制度;還有一種是微粒鋼化法,該方法可鋼化超薄玻璃,強度高、質量好,是目前制造高性能鋼化玻璃的先進技術,但微粒鋼化工藝的冷卻介質成本較高;第四種是化學鋼化法,該方法通過化學方法改變玻璃表面組分,增加表面層壓應力,以增加玻璃的機械強度和熱穩定性。該方法由于是通過離子交換使玻璃增強,所以又稱為離子交換增強法,其鋼化原理是根據離子擴散的機理來改變玻璃的表面組成,即在一定溫度條件下把玻璃浸入到高溫熔鹽中,玻璃中的堿金屬離子與熔鹽中的堿金屬離子因擴散而發生相互交換,產生“擠塞”現象,使玻璃表面產生壓縮應力,從而提高玻璃的強度?;瘜W增強玻璃強度與物理增強玻璃強度接近,熱穩定性好,處理溫度低,產品不易變形,且其產品不受厚度和幾何形狀的限制,使用設備簡單,產品容易實現。目前用于手機、相機和游戲機等設備的平板顯示器基本都采用化學鋼化法。
化學鋼化工藝分為低溫型離子交換和高溫型離子交換,薄板玻璃增強基本都采用低溫型離子交換。低溫型離子交換又分為浸漬法、噴吹法和多步法。浸漬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鋼化后的性能與玻璃成分、交換工藝、玻璃的表面質量和熔鹽的配方等因素有關。
目前針對熔鹽的配方對鋼化性能的影響的研究,CN1236670有相關報道,其加入的催化劑由硅酸鉀、二氧化硅、高錳酸鉀和二氧化錳按一定的比例組成,針對浮法玻璃可以加速離子交換,縮短工藝時間,但在實際生產中,樣品架、加熱器、更換加熱器操作等對熔鹽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由于熔鹽的污染,會阻礙離子交換的進行。CN1305965公開了一種化學鋼化玻璃磁盤基板制作方法,其使用的抑制劑是Al2O3、K2SiO3和硅藻土,并按一定比例加入熔鹽中,可以使熔鹽壽命延長6個月以上,但該抑制劑沒有加速離子交換的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針對低溫型離子交換中的KNO3熔鹽,既能加速離子交換又能凈化熔鹽并延長熔鹽使用壽命的添加劑。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解決方案是:添加劑,其重量百分比組成為:氫氧化鉀:2-10%、碳酸鉀:4-12%、硅藻土:78-94%。
進一步的,所述添加劑與采用浸漬法的玻璃鋼化所需KNO3熔鹽的重量比例為1∶15-1∶25。
玻璃的化學鋼化工藝,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玻璃加工成預定的尺寸;(2)將添加劑按照添加劑與KNO3熔鹽的重量比例為1∶15-1∶25的比例加入KNO3熔鹽中,加熱至400-440℃,恒溫24-72h待用,恒溫的作用是充分熔化,溫度平衡并釋放出KNO3分解產生的O2,有利于提高離子交換性能;(3)將玻璃升溫至300-380℃,保溫30-90min,該步驟的作用是預熱,減小玻璃溫差,防止玻璃進入KNO3熔鹽后因溫差過大產生裂紋,從而影響鋼化強度;(4)再將玻璃放入按步驟(2)制備好的熔鹽中處理4-24小時,進行離子交換,離子交換的溫度就是步驟(2)中KNO3熔鹽的溫度,即400-440℃;(5)得到化學鋼化玻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光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成都光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4127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