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針對水中懸漂物或航行物的攔截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40943.5 | 申請日: | 2011-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338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2 |
| 發明(設計)人: | 劉棟;仝志永;高頻;王思偉;孫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E02B3/26 | 分類號: | E02B3/26;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李愛英;付雷杰 |
| 地址: | 443003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針對 水中 懸漂物 航行 攔截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下安防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針對水中無動力懸漂物或有動力航行物的攔截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三峽工程設施建設的陸續完工,我國目前建成的各類大小水電站已片布全國各主要河流。這些水電站或水利樞紐的建立是開發和治理長江、黃河的舉世矚目的重大工程,具有防洪、發電和航運等巨大的綜合效能,也能給子孫后代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是,其安全問題也擺在了全國人民的面前。目前,對于來自空中和地面的恐怖襲擊,我國已建立了有效的防范體系以及很好的應對措施,然而,對于來自水下隱蔽的恐怖襲擊,既是我們防御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同時也是管理上的難點所在,是水下安防的重點。
據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外對重要港口或水域采用的水下安防措施是在水下布置探測聲納,對一定范圍內的水域進行全天候水下探測與監視,當發現可疑目標,可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通常采取破壞的方式如下:
a)派出潛水員或水下蛙人;
b)布放水下機器人;
c)釋放訓練有素的海洋動物,如海豚等。
上述方法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對水中可疑漂浮物進行攔截與處理,但也表現出其以下不足之處:
第一派出的潛水員或水下蛙人需要一定的響應時間,且水中可疑漂浮物一旦脫離水中探測聲納的探測范圍就難以迅速搜尋到;另一方面,潛水員或水下蛙人在水中的運行速度也較慢,在多數情況下不滿足攔截與處理要求,且對潛水員或水下蛙人的安全也有隱患。
第二布放入的機器人在水中的運行速度較慢,且機動性也較差,即使搜尋到也難以可靠、安全地捕捉到目標。
第三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后獲悉,目前僅有國外對海洋動物,如海豚等海洋動物進行訓練并用于水下可疑目標的搜尋和報警,但未見其對可疑目標進行捕捉與處理的報道;另一方面,未收集到相關資料介紹對淡水動物的訓練。
發明內容
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對水中無動力懸漂物或有動力航行體實施攔截、捕捉的攔截裝置,該攔截裝置結構簡單、易于控制,能在水中靈活升降,有效攔截水下不同深度的運動物體。
本發明的攔截裝置包括安裝基座、升降平臺、平臺驅動機構、變力制動收放裝置、攔截索具和監控單元;其中,安裝基座下端插于水下,上端高于水平面;升降平臺通過滾輪和滾輪調節機構裝配于安裝基座;監控單元控制滾輪和滾輪調節機構,使升降平臺沿安裝基座上升或下移;變力制動收放裝置以液控制動器控制攔截索具的收放索,且變力制動收放裝置包括與收放索連接的阻尼器;攔截索具包括指示浮球、重錘、警示浮球、主攔截索和連收放裝置;其中主攔截索通過連收放裝置的收放索與升降平臺連接;指示浮球掛接在收放索上,浮于水平面;重錘掛接在主攔截索與收放索的連接處;警示浮球布設在主攔截索上;其中安裝基座采用固定于水下的錨系機構,同時,平臺驅動機構采用鋼索收放裝置;其中錨系機構通過收放鋼索與升降平臺連接,收放鋼索的長度由鋼索收放裝置控制。
有益效果:
上述針對水中懸漂物或航行體的攔截裝置采用平臺驅動機構,使得攔截裝置能在監控單元的控制下沿安裝基座在一定范圍內帶動攔截索具作上下運動;如將該裝置設置在水中的安裝基座上,不僅具有上述功能,還可在水中隨水位的升降而作上下運動。當采用錨系機構時,可將升降平臺錨系在水面一定范圍內懸浮,同時能通過鋼索收放裝置實現升降。本發明攔截裝置中的變力制動收放裝置與阻尼器連接,所以能夠對較大噸位的懸漂物或航行體進行攔截,攔截過程中攔截索具處于恒張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攔截裝置系統組成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攔截索具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錨系式攔截裝置系統組成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針對水中懸漂物或航行體的攔截裝置包括:安裝基座1、升降平臺2、平臺驅動機構3、變力制動收放裝置4、攔截索具5和監控單元6,其中除攔截索具5之外,各部件均為兩套,分別位于實施攔截的航道的兩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4094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