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蓄電池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40076.5 | 申請日: | 2008-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610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22 |
| 發明(設計)人: | 土屋豪范;永井裕喜;彥坂政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M2/30 | 分類號: | H01M2/30;H01M2/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徐健;段承恩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蓄電池 裝置 | ||
本申請是申請日為2008年1月11日、申請號為200880002034.7、發 明創造名稱為:“電極構造和蓄電池裝置的制造方法”的中國專利申請的分 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極構造和蓄電池(バツテリ)裝置的制造方法。具體地 說,涉及把電池組件連接到母線上用的電極構造和連接著母線的蓄電池裝 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裝載在混合動力型車輛、電動汽車上的蓄電池裝置,具有串聯或并聯 地連接著的多個電池組件。多個電池組件相互間由母線連接。在電池組件 上,設有用于與母線連接的電極。
為了與母線連接,在電極的金屬端子上安裝螺栓。安裝在金屬端子上 的螺栓,貫通母線,與螺母螺合由此將母線牢固地固定。
把母線安裝到電極上的工序,最好預先把螺栓臨時固定在金屬端子上。 該螺栓的臨時固定方法,是將螺栓預先壓入設在金屬端子上的貫通孔內。
日本特開2002-8627號公報(專利文獻1),揭示了這樣的用母線連接 著的電池組件。專利文獻1中,用板狀的母線將多個筒狀電池組件連接起 來。
日本特開平7-226197號公報(專利文獻2),揭示了可攜帶的電氣設 備用的電池,該電池中,在電極板與中繼引線的連接部之間,設有寬度或 厚度減小的易彎折部。
發明內容
為了把螺栓臨時固定在金屬端子上,將螺栓壓入金屬端子時,在壓入 工序中,金屬端子的緊固面有時會變形。另外,為了臨時固定螺栓,必須 要進行把螺栓壓入金屬端子的工序,導致工序增加。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很容易地將螺 栓臨時固定到金屬端子上的、電極構造和蓄電池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的電極構造,是將電池組件連接到母線上用的電極構造,具備 從電池組件本體延伸出的金屬端子、后端部具有構成防脫結構的擴大部并 且朝上貫通上述金屬端子的螺栓、和將上述金屬端子與電池組件的殼體之 間絕緣的絕緣體;上述絕緣體,具有至少從下方與上述螺栓的擴大部抵接 而防止上述螺栓從上述金屬端子脫落的防脫落部。
上述電極構造中,優選,上述金屬端子具有固定片、連接片和端子片, 上述固定片通過上述絕緣體固定在上述殼體上;上述連接片沿彎曲方向與 上述固定片相連,并且至少與上述固定片相連的部分朝著離開上述殼體的 方向延伸;上述端子片沿彎曲方向與上述連接片相連,并且設有供上述螺 栓穿過的貫通孔。這時,上述固定片與上述端子片之間的、離開上述殼體 方向的距離,是上述連接片的寬度的50%以上并且是上述連接片的厚度的 5倍以上。
上述電極構造中,優選,上述擴大部具有下面和側面,上述防脫落部 具有相互位于正交方向的二個抵接面,一個抵接面與上述擴大部的下面抵 接,另一個抵接面與上述擴大部的側面抵接。
上述電極構造中,優選,上述防脫落部具有包圍上述擴大部的外周的 壁部。
上述電極構造中,優選,在上述固定片與上述端子片之間有多個彎曲 部,上述多個彎曲部中的至少任一個,被設為厚度和寬度中的至少任一方 比金屬端子的其它部分小的剛性降低部。
上述電極中,可以將上述彎曲部的凹角側以形成曲面的方式凹入成槽 狀,形成上述剛性降低部。
本發明的蓄電池裝置的制造方法,包含排列多個設有電極的電池組件 的工序、安裝母線的工序、和固定上述母線的工序。上述電極,具有從電 池組件本體沿伸出的金屬端子、后端部具有構成防脫結構的擴大部并且向 上貫通上述金屬端子的螺栓、和具有與上述螺栓的擴大部的至少底面抵接 而防止上述螺栓從金屬端子脫落的防脫落部、將上述金屬端子與電池組件 的殼體之間絕緣的絕緣體。在上述安裝母線的工序中,把上述螺栓插入設 在上述母線上的貫通孔內,安裝使上述電極間電連接的母線。在上述固定 母線的工序中,將螺母擰緊在上述螺栓上,將上述母線固定住。
上述蓄電池裝置的制造方法中,優選,上述金屬端子,具有通過上述 絕緣體固定在上述殼體上的固定片、與上述固定片相連并朝著離開上述殼 體的方向延伸的連接片、和與上述連接片相連并與上述固定片大致平行地 延伸、設有供上述螺栓穿過的貫通孔的端子片。
另外中,也可以將上述構造中2個以上的構造適當組合起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4007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烯烴二聚物的制造方法和烯烴二聚物
- 下一篇:用于熱機的執行器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