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磁螺線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39920.2 | 申請日: | 2011-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433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04 |
| 發明(設計)人: | 新美正巳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電裝 |
| 主分類號: | H01F7/08 | 分類號: | H01F7/08;H01F7/12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田軍鋒;魏金霞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磁 螺線管 | ||
1.一種電磁螺線管,包括:
電磁線圈,所述電磁線圈在接收到電力時形成電磁體;
固定鐵芯,所述固定鐵芯布置在所述電磁線圈的一個端部處,并且在電力被供給至所述電磁線圈時被磁化;
可動鐵芯,所述可動鐵芯構造成在所述電磁線圈的內側中沿軸向方向朝向和遠離所述固定鐵芯移動;以及
彈簧線圈,所述彈簧線圈布置在所述固定鐵芯與所述可動鐵芯之間,并且沿所述軸向方向朝所述固定鐵芯的相反方向向所述可動鐵芯施加彈簧力,
其中,在所述固定鐵芯和所述可動鐵芯中的至少一個中形成有磁吸引表面和配合部,當所述可動鐵芯被向所述固定鐵芯吸引并與所述固定鐵芯接觸時,所述磁吸引表面與另一個鐵芯接觸,并且所述配合部的沿所述軸向方向在與所述固定鐵芯相反的方向上與所述磁吸引表面分開預定距離的外周表面與所述彈簧線圈接合,并且
所述磁吸引表面的最外周部分與所述配合部的最外周部分相比定位在直徑方向上的內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螺線管,其中,在所述磁吸引表面與所述配合部的面向所述磁吸引表面的側部之間形成有小直徑部,并且所述小直徑部在直徑上比所述配合部小,
所述小直徑部具有直徑減小的表面,所述直徑減小的表面作為所述配合部的面向所述磁吸引表面的端部與所述磁吸引表面的最外周部分之間的外周表面,并且所述直徑減小的表面是沿所述軸向方向朝所述磁吸引表面直徑減小的錐形形狀和沿所述可動鐵芯的軸向方向的外周表面中的一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磁螺線管,其中,所述小直徑部呈具有沿所述可動鐵芯移動的軸向方向的外表面的圓柱形形狀。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磁螺線管,其中,所述直徑減小的表面在所述軸向方向上的長度比所述可動鐵芯中在所述配合部的最外周部分與所述磁吸引表面的最外周部分之間在直徑方向上的長度長。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螺線管,其中,所述可動鐵芯和所述固定鐵芯中的一個具有所述磁吸引表面,并且所述可動鐵芯和所述固定鐵芯中的一個的所述磁吸引表面具有朝所述軸向方向突出的呈錐形形狀的突出部,在另一個鐵芯的所述磁吸引表面中形成有孔部,所述突出部與所述孔部配合。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螺線管,其中,所述彈簧線圈由磁性材料制成。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螺線管,其中,所述配合部的最外周部分與所述磁吸引表面的最外周部分之間在直徑方向上的距離不小于所述彈簧線圈的繞線直徑的0.6倍。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磁螺線管,其中,所述配合部的最外周部分與所述磁吸引表面的最外周部分之間在直徑方向上的距離在不小于所述彈簧線圈的繞線直徑的0.6倍到所述彈簧線圈的繞線直徑的0.8倍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電裝,未經株式會社電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3992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紅栗樹枝嫁接新技術
- 下一篇:在混合組織中的相位校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