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懸空源漏的隧穿場效應晶體管結構及其形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38222.0 | 申請日: | 2011-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547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15 |
| 發明(設計)人: | 崔寧;梁仁榮;王敬;許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29/78 | 分類號: | H01L29/78;H01L29/10;H01L21/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張大威 |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懸空 場效應 晶體管 結構 及其 形成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設計及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懸空源漏的隧穿場效應晶體管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術
長期以來,為了獲得更高的芯片密度、更快的工作速度以及更低的功耗。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MOSFET)的特征尺寸一直遵循著所謂的摩爾定律(Moore’s?law)不斷按比例縮小,其工作速度越來越快。當前已經進入到了納米尺度的范圍。然而,隨之而來的一個嚴重的挑戰是出現了短溝道效應,例如亞閾值電壓下跌(Vt?roll-off)、漏極引起勢壘降低(DIBL)、源漏穿通(punch?through)等現象,使得器件的關態泄漏電流顯著增大,從而導致性能發生惡化。
當前,為了減小短溝道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人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改進措施,其中尤為突出的是隧穿場效應晶體管(tunneling?field?effect?transistor,TFET)。由于MOSFET器件處在亞閾值狀態時,器件為弱反型,此時熱電子發射為主要的導電機制,因此,在室溫下MOSFET的亞閾值斜率受限于60mV/dec。相對于傳統的MOSFET而言,一方面,因為隧穿場效應晶體管器件的有源區本質上為隧穿結,因此,隧穿場效應晶體管具有更弱的甚至沒有短溝道效應;同時,隧穿場效應晶體管的主要電流機制為帶-帶隧穿(band-to-band?tunneling),在亞閾值區以及飽和區漏極電流與外加的柵源電壓呈指數關系,因此隧穿場效應晶體管具有更低的亞閾值斜率,并且電流幾乎不受溫度的影響。
隧穿場效應晶體管的制備工藝與傳統的互補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CMOSFET)工藝相兼容。TFET晶體管的結構是基于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柵控的p-i-n二極管,如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中一個典型的n型溝道TFET。具體地,n型溝道TFET包含一個p型摻雜的源區1000’和一個n型摻雜的漏區2000’,源區和漏區之間被一個溝道區3000’所隔離開,柵堆疊4000’包含一個位于溝道區上方的柵介質層和一個柵電極。
在TFET器件的關閉狀態,即沒有施加柵壓時,源區1000’和漏區2000’之間形成的結為反向偏置的二極管,而由反向偏置二極管建立的勢壘大于通常互補型MOSFET所建立的勢壘,因此,這就導致了即使溝道長度非常短的時候TFET器件的亞閾值泄漏電流和直接隧穿電流大大降低。當對TFET的柵極施加電壓,在場效應的作用下器件的溝道區3000’產生一個電子的通道,一旦溝道中的電子濃度發生簡并,那么在源區1000’和溝道區3000’之間就會形成一個隧穿結,隧穿產生的隧穿電流通過這個隧穿結。從能帶的角度來看,這種基于柵控P-I-N二極管結構的隧穿場效應晶體管是通過控制柵極電壓來調節源區1000’和溝道區3000’之間所形成的p-n結的隧道長度。
現有技術的缺點是TFET器件的性能還有待提高,特別是源漏電容導致的數字電路的延時增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決上述技術缺陷之一,特別是減小隧穿場效應晶體管器件的源漏寄生結電容,進一步提供器件的工作速度。
本發明一方面提出了一種具有懸空源漏的隧穿場效應晶體管結構,包括:襯底;形成在所述襯底之上的多個凸起結構,其中,每兩個凸起結構之間具有一定間隙,所述間隙小于30nm;形成在所述每兩個凸起結構之間,且與所述兩個凸起結構頂部相連的懸空層,其中,所述凸起結構頂部的懸空層區域為溝道區,所述凸起結構兩側的懸空層區域分別為導電類型相反的源區和漏區;和形成在所述溝道區頂部的柵堆疊。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襯底包括Si或低Ge組分SiGe,所述懸空層包括碳納米管、石墨烯、SiC、高Ge組分SiGe、Ge或III-V族化合物等半導體材料。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多個凸起結構為高Ge組分SiGe、Ge或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源區為P型重摻雜,所述溝道區為P型弱摻雜、N型弱摻雜或者本征,所述漏區為N型重摻雜,即形成N型隧穿場效應晶體管。在本發明一個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源區與溝道區之間還可以進一步包括重摻雜的N型區,其中,所述N型區沿著源漏方向的寬度小于5nm。靠近N型隧穿場效應晶體管源端的重摻雜N型區可以縮短電子隧穿的長度,減小器件的亞閾值斜率,增大器件的開態電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未經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382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