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分析測井組合特征和地震相進行煤質預測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37997.6 | 申請日: | 2011-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917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明(設計)人: | 陳勇;關達;羅延;王汝珍;蔡玉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V1/30 | 分類號: | G01V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創畢升專利事務所 11218 | 代理人: | 劉明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分析 測井 組合 特征 地震 進行 煤質 預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油氣與煤層氣地震勘探與開發領域,具體涉及依據測井特征表現出的煤層縱向組合關系并結合地震屬性反映的地震波形平面分布特征定性預測煤層煤質平面分布。
背景技術
中國煤層氣資源儲集量大,在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煤層氣逐漸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但是,由于煤層氣的研究起步比較晚,針對煤層氣勘探與開發的專有技術不夠成熟與完善。
煤層氣的生成、富集、儲藏等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不同煤質對煤層氣的生成具有最直接的關系,那么如何預測煤質的平面分布是開展煤層氣研究的難點。在目前具有的資料前提下,如何有效利用地震、地質、測井、鉆井資料是研究的關鍵。
針對煤層氣研究的方法技術不斷發展,但是目前還沒有形成針對不同煤質平面展布的刻畫技術。
在常規油氣資源的預測中,利用地震相分析方法進行巖性和沉積相的平面展布刻畫是一種較有效的方法,Sloss(1962)認為“相”是一定巖層生成時的古地理環境及其物質表現的總和。1977年,Vail認為地震相分析是根據地震資料來解釋環境背景和巖相的分析方法。Sheriff(1982)認為地震相是由沉積環境(如海相或陸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地震相也可以理解為沉積相在該地震剖面上表現的總和。地震相也是指有一定分布范圍的三維地震反射單元,代表產生反射的沉積物的一定巖性組合、層理和沉積特征。對目標層段的地震道形狀進行分類,也就是劃分地震相。
煤質的落實是進行煤層氣有效預測的關鍵因素,目前煤質信息的獲得只能通過鉆井巖心獲得,對于勘探初期鉆井比較少的情況下,獲得煤質信息是非常困難的。為了解決煤質信息獲得的瓶頸問題本發明中有效利用能夠真實反映煤層的測井資料,利用測井資料中真實反映煤層縱向分布的特征進行客觀分類,結合地震屬性能夠反映地震波形的特點,實現了對于不同煤質引起的波形特征的地震相帶的平面刻畫。綜合分析本區的地質背景、測井特征和地震相特征進行不同煤質的預測,實現了地質、地震和測井的有效結合,預測結果真實可靠。這種綜合應用測井組合特征與地震相分析進行煤質預測的方法使得在勘探早期鉆井比較少的情況下進行煤質預測成為可能,對選區的部署起到了關鍵性的指導作用。該方法思路具有創新性,具有國際領先性,是針對煤層氣田中對煤層氣預測起到關鍵作用的煤質因素提出的有效預測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研發了一種分析測井組合特征和地震相進行煤質預測的方法,本發明通過綜合應用測井資料和地震相分析方法進行煤質的有效預測,根據煤層的縱向組合方式進行分類,結合不同煤層引起的地震反射特征變化進行煤質的預測。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綜合應用煤層縱向測井組合特征和地震相分析方法進行煤質預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煤層縱向分布的測井響應特征對該類特征組合進行分類;后應用不同性質的煤層能夠引起地震波反射特征的變化,從而引起地震屬性表現特征的不同對其進行特征分析,包括:不同厚度、密度、孔隙度等性質的煤層會引起地震振幅屬性強弱的變化,或者對應不同煤質的煤層會引起地震波形反射特征的變化,從而表現出地震振幅屬性強弱變化等;利用具有不同性質的煤層引起地震反射特征變化的特征,采用地震振幅屬性能夠進行地震相帶刻畫的手段,在地震勘探領域,將地震反射特征等的不同組合稱為不同的地震相,由于不同性質的地層會引起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包括地震波形的變化、頻率的變化、振幅的變化等,那么具有相同反射特征的地層表現出來的屬性表示可以稱為一種地震相。在煤層氣勘探領域,由于不同的煤層或者對應不同煤質的煤層均會引起地震反射波特征的變化,從而表現地震屬性特征的差異。在這里可以應用地震屬性代表的不同地層的密度特征、厚度特征等或者地層引起的反射波形組合進行地層性質的預測;通過上述過程得出了具有不同特征的煤層平面展布,進行較有利煤質分布區預測。
所述方法具體包括,
第一步,探測并得到試驗區測井資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3799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