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檢測霍亂弧菌的F0F1-ATPase旋轉分子馬達傳感器試劑盒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36039.7 | 申請日: | 2011-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881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捷;張惠媛;張昕;盧曉宇;汪琦;陸琳;張雷;劉巖;顧德周;陳廣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
| 主分類號: | C12Q1/68 | 分類號: | C12Q1/68;C12Q1/42;C12Q1/04;C12R1/6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26***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檢測 霍亂弧菌 sub atpase 旋轉 分子 馬達 傳感器 試劑盒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食品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的一種。
背景技術
傳統的霍亂弧菌檢測方法要求對每個檢驗項目進行非選擇性增菌、選擇性增菌、分離、篩選和鑒定等步驟,一般需要4天才能出具檢測報告,嚴重影響貨物的品質和貨架壽命。一些新的技術如PCR技術、免疫學檢測技術、生物芯片技術等檢測方法仍依賴于傳統的檢測步驟,即需要進行增菌,耗時耗力,完成一次檢測通常需要幾天的時間。這樣不僅增加了實驗室的工作量,而且也不利于食品工業中生產流程的監測、終產品的質量控制以及政府部門對食品安全的管理和控制。
發明內容
以受控分子馬達技術為核心,集成核酸探針識別、熒光探針標記與檢測等技術,建立了一個全新概念的快速檢測技術體系。利用ATP酶作為載體對目標物進行檢測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快速的特點。在F0F1-ATPase分子馬達連接上特異的核酸探針,可以實現對特定食品微生物的快速、特異性、高通量的檢測。本發明可將檢測時間縮短至2天,且檢測靈敏度能達到102CFU/ml,滿足現有的食品微生物檢測范圍。
附圖說明
附圖1為分子馬達生物傳感器模式圖(其中a、b、c、α、β、δ、γ、ε均為ATP合酶亞基),1為ε亞基抗體,2為鏈霉親和素(Strptavidin),3為N-biotin,4為ompW探針,5為霍亂弧菌單鏈DNA。
附圖2為chro?ompW對不同種菌株的檢測結果,縱坐標表示熒光值,橫坐標表示檢測的樣本,其中1為水,2為霍亂弧菌,3為副溶血性弧菌,4為沙門氏菌,5為單增李斯特氏菌,6為大腸桿菌。
附圖3為chro?ompW對30株霍亂弧菌樣本的檢測結果,縱坐標表示熒光值,橫坐標表示檢測的樣本,1~30為食品檢測樣本編號。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霍亂弧菌ompW基因設計特異性核酸探針5’-caccaagaaggtgactttattgtg,其中探針的5’用生物素進行標記。將該探針通過生物素抗體連接在分子馬達上面,利用分子馬達傳感器即可對待測樣本的DNA進行檢測,當樣品為霍亂弧菌DNA時,檢測體系的熒光值會發生明顯的變化,通過這一變化即可判斷樣本為陽性。為此,我們設計了一個試劑盒,可以方便、快速對食品中的霍亂弧菌進行檢測。
試劑盒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3603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