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硅油減震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35945.5 | 申請日: | 2011-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595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22 |
| 發明(設計)人: | 趙新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宏豐奧凱機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F9/10 | 分類號: | F16F9/10;F16F9/42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大為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 地址: | 214111 江蘇省無***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硅油 減震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減震器,尤其是一種柴油發動機曲軸的硅油減振器。
背景技術
目前,減震器主要包括橡膠減震器和彈簧減震器,其中彈簧減振器的減震效果有限,且彈簧使用時間長了容易變形失效;橡膠減振器是以調頻為主的減振器,主要目的是改變共振點在轉速區上的位置實現的,只能在特定的轉速區內有效;硅油減振器是阻尼作用為主的減振器,用自身阻尼吸收振動能量,在共振點和非共振區都有效果。
工程機械一般功率和扭轉都比較大,工作工況惡劣,如高溫等。橡膠元件吸收了過多的能量,很快就會老化;而硅油減振器吸收的能量是以熱的形式散發,因此不容易失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對現有技術進行進一步改進,提供一種硅油減震器,其在不增加體積的情況下散熱效果更好。
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硅油減震器包括:硅油減振器殼體、慣性塊、蓋板、軸承帶,硅油減振器殼體中心為套入發動機曲軸的通孔,硅油減振器殼體四周與蓋板形成一圈空腔,所述空腔內容納慣性塊,軸承帶把慣性塊與硅油減振器殼體軸向隔開,在慣性塊和硅油減振器殼體之間隔有限位圈,限位圈將慣性塊和硅油減振器殼體徑向隔開,在慣性塊與硅油減振器殼體之間的間隙注有硅油,通過蓋板將慣性塊、軸承帶、硅油密封在硅油減振器殼體內,在慣性塊和蓋板之間也隔有限位圈,限位圈將慣性塊和蓋板徑向隔開,在硅油減振器殼體兩側焊接有散熱片。
所述散熱片為圓形板,在圓形板上密集開有槽。
所述槽圍繞圓形板中心向外發散排列,
所述槽為長、短槽交替排列。
所述槽的結構包括一個狹縫和一個沿所述狹縫的凸起。
本發明的優點是:該發動機硅油減振器能有效降低發動機曲軸扭轉振動,結構緊湊,減小安裝體積,安裝方便;增加散熱片,既起到散熱作用,又有裝飾效果,同時能夠降低發動機重量,減少零件數量,降低生產管理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散熱片結構圖。
圖3為圖2的B-B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所述硅油減振器,包括硅油減振器殼體1、慣性塊3、蓋板5、軸承帶4,硅油減振器殼體1中心為套入發動機曲軸的通孔7,硅油減振器殼體1四周與蓋板5形成一圈空腔,所述空腔內容納慣性塊3,軸承帶4把慣性塊3與硅油減振器殼體1軸向隔開,避免兩者接觸導致磨損破壞。在慣性塊3和硅油減振器殼體1之間隔有限位圈2,限位圈2將慣性塊3和硅油減振器殼體1徑向隔開。
在慣性塊3與硅油減振器殼體1之間的間隙注入硅油,通過蓋板5將慣性塊3、軸承帶4、硅油密封在硅油減振器殼體1內。在慣性塊3和蓋板5之間也隔有限位圈2,限位圈2將慣性塊3和蓋板5徑向隔開。
最后,將散熱片6焊接在硅油減振器殼體1兩側。如圖2所示,所述散熱片6為圓形板6-1,在圓形板6-1上密集開有槽6-2。所述槽6-2圍繞圓形板6-1中心向外發散排列,長短槽交替排列。如圖3所示,所述槽6-2包括一個狹縫6-3和一個沿所述狹縫6-3的凸起6-4,有效的增加了散熱面積。
本發明較原來的硅油減震器增加了散熱片6,這樣能更好的保持減震器工作的穩定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宏豐奧凱機電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宏豐奧凱機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3594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可重新配置地連接光伏陣列中的光伏面板的方法
- 下一篇:橡膠異型管加工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