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檸檬酸促進蠶豆修復治理鈾污染土壤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35747.9 | 申請日: | 2011-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415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丹;鐘鉬芝;徐長合;唐運來;陳曉明;羅學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9C1/00 | 分類號: | B09C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專利事務所 51106 | 代理人: | 劉克勤 |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檸檬酸 促進 蠶豆 修復 治理 污染 土壤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污染的土壤的再生,涉及一種利用檸檬酸促進蠶豆修復治理鈾污染土壤的方法。特別適用于鈾污染土壤的修復治理。
背景技術
目前,鈾尾礦的專用貯存設施為鈾尾礦庫。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的鈾尾礦總量已達200億噸。近期,主要產鈾國每年產生的鈾尾礦量約數千萬噸。當鈾尾礦庫因服務期滿或其它原因將永久性停止使用時,考慮到工作人員和公眾的健康、安全以及對環境的保護,需對鈾尾礦庫進行一系列的環境治理和相關的管理活動,即退役工作。經退役治理后,不僅要保證尾礦庫各項工程長期安全、穩定,而且要控制其放射劑量應低于規定的管理目標值,從而達到有限制地開放使用的目的。
鈾尾礦中含有238U、234U、230Th、226Ra、222Rn、210Po、210Pb等放射性物質,其放射性活度通常為n×105?Bq/kg,在鈾尾礦中通常還含有一些伴生的重金屬如Cd、Zn等;沉積灘面上γ輻射吸收劑量率通常為n×10-6?Gy/h;平均222Rn析出率約為3.25~9.85?Bq/(m2·s)。
我國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大量在役或退役鈾尾礦庫中鈾等放射性核素攝入地下水中并隨地下水流動而擴散,給地下水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也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國家經濟帶來巨大損失。鈾尾礦庫區中存在一定的放射性物質,且均比天然輻射本底值高2~3個數量級,其中最主要的放射性核素是鈾、鐳、氡等。盡管這些放射性核素的活度較低,但其半衰期長、廢物數量大、分布面廣,對環境構成長久潛在危害[熊正為,彭福全,王志勇.鈾尾礦庫區地下水鈾污染研究[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1):120-123]。
由于核污染危害巨大,核污染的大面積清除是世界性難題,各界人士都在尋求清除核污染的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國大多采用方法有:物理法、化學法、電化學法、物理-化學連用法、微生物清除法和土壤的核污染去除法,但這些方法的處理成本較高,且容易對環境造成二次交叉污染,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核素清除問題。雖然森林修復法能大面積修復污染土壤,并且可發展工業原料林、薪炭林,但其要求的核素濃度不能太高,使其應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譙華,周從直,熬漉等.核污染的危害及其去除方法[J].后勤工程學院學報,2007,(1):154-157]。
針對傳統處理核素污染方法的特點,20世紀80年代后,植物修復技術成為了科學家研究的熱點,與傳統的處理方法相比較,具有投資少、操作方便、不造成二次污染、安全的特點。植物修復就是篩選和培育特種植物,特別是對目標污染物具有超常吸收和富集能力的植物,種植在污染的土壤上,利用植物根系來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收獲植物,以達到清除污染的目的。放射性污染植物修復技術就是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的過程來吸收、轉化污染體(如土壤和水)中的放射性核素,以期達到清除核素、修復或治理目的的一種環境治理技術。放射性污染植物修復技術按其修復的機理和過程可分為植物提取、植物穩定、根際過濾和植物揮發四部分[華珞,陳世寶,白玲玉等.有機肥對鎘鋅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應[J].農業環境保護,?1998,17?(2):55-59]。
現有技術中,在放射性污染植物修復技術中植物提取的研究相對較多,工程性的試驗也已開展。植物提取是指利用某種放射性核素的超積累植物將土壤中的核素轉運出來,富集并搬運到植物根系可吸收部位和地上部位,待植物收獲后再進行處理,連續種植這種植物,可使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但植物提取過程中,肥料沒有按植物所需施用,使植物生物量小、生長速度慢,導致植物提取的效率很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通過種植富集植物、并施用檸檬酸,提供一種治理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的利用檸檬酸促進蠶豆修復治理鈾污染土壤的方法。
本發明的內容是:一種利用檸檬酸促進蠶豆修復治理鈾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在含污染物鈾的土壤中種植蠶豆,并在土壤中施入檸檬酸水溶液,當植物蠶豆生長到結莢果或者成熟期時,將植物蠶豆收割或整體從污染土壤中移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科技大學,未經西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3574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