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用于制備包裝薄膜的聚丙烯樹脂組合物及其薄膜和薄膜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334825.3 | 申請日: | 2011-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873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高達利;施紅偉;魏文駿;喬金樑;殷建軍;李娟;任敏巧;郭梅芳;張麗英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8L23/10 | 分類號: | C08L23/10;C08L57/02;C08F10/06;C08F2/38;C08K5/053;C08K5/527;B65D65/02;B32B27/18;B32B27/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創(chuàng)畢升專利事務所 11218 | 代理人: | 趙宇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制備 包裝 薄膜 聚丙烯 樹脂 組合 及其 方法 | ||
1.一種用于制備包裝薄膜的聚丙烯樹脂組合物,包含有以下組分:
(A)丙烯聚合物組合物??100重量份數(shù);
(B)成核劑??0.01~1重量份數(shù);
(C)石油樹脂??5~40重量份數(shù);
以上所述的組分(A)為丙烯均聚物組合物,所述組分(A)的丙烯聚合物組合物由以下多步聚合反應制得:第一步是在Ziegler-Natta催化劑存在下,進行丙烯的均聚合或丙烯與除丙烯之外的α-烯烴的共聚合反應,然后在生成的聚合物和第一步所用催化劑存在下,進行第二步丙烯的均聚合或丙烯與除丙烯之外的α-烯烴的共聚合反應,其中在第一和第二聚合反應中加入不等量的分子量調(diào)節(jié)劑,以使最終所得丙烯聚合物的MFR值與第一步所得丙烯聚合物的MFR值之比為1-15;在第二步中增加外給電子體組分或提高外給電子體組分的用量,以使最終聚合物的等規(guī)度與第一步所得丙烯聚合物的等規(guī)度之比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1.2;其中第一步與第二步的產(chǎn)率比為30∶70~70∶30;所述丙烯聚合物組合物總體等規(guī)度[mm]為94~95%,熔體流動速率為2~4g/10min,分子量分布為6~8;
其中所述的組分(B)的成核劑選自山梨醇類成核劑或芳基磷酸鹽成核劑中的至少一種;
其中所述的組分(C)的石油樹脂為不含極性基團的石油樹脂,分子量介于300~3000。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備包裝薄膜的聚丙烯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組分(B)的成核劑的重量份數(shù)為0.05~0.5份。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備包裝薄膜的聚丙烯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組分(C)的石油樹脂的重量份數(shù)為10~30份。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備包裝薄膜的聚丙烯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組分(C)的石油樹脂是石油裂解所得的副產(chǎn)物中的C5或C9餾份,或其混合物;優(yōu)選為環(huán)戊二烯型石油樹脂或以環(huán)戊二烯型作為主要組分的石油樹脂。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制備包裝薄膜的聚丙烯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組分(C)的石油樹脂包括經(jīng)過加氫處理的石油樹脂。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備包裝薄膜的聚丙烯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的組分(B)的山梨醇類成核劑選自以下物質(zhì)中的至少一種:1,3-2,4-二(苯亞甲基)-D-山梨醇、1,3-2,4-二(4-甲基苯亞基)-D-山梨醇、1,3-2,4-二(3,4-二甲基苯亞甲基)-D-山梨醇、1,3-2,4-二(4-乙基苯亞甲基)-D-山梨醇、雙-1,3-2,4-(4’-丙基亞芐基)-1-烯丙基山梨醇、雙-1,3-2,4-(4’-乙基亞芐基)-1-烯丙基山梨醇、雙-1,3-2,4-(4’-丙氧基亞芐基)-1-烯丙基山梨醇、雙-1,3-2,4-(4’-丙基亞芐基)-1-丙基山梨醇、雙-1,3-2,4-(4’-丙氧基亞芐基)-1-丙基山梨醇。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制備包裝薄膜的聚丙烯樹脂組合物,其中所述的組分(B)的山梨醇類成核劑選自1,3-2,4-二(3,4-二甲基苯亞甲基)-D-山梨醇、雙-1,3-2,4-(4’-丙基亞芐基)-1-丙基山梨醇或其混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經(jīng)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34825.3/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