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MRI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31279.8 | 申請日: | 2011-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830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明(設計)人: | 劉若鵬;趙治亞;郭潔;史世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055 | 分類號: | A61B5/05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mri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核磁共振成像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核磁共振時信號增強技術。
背景技術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核磁共振現象從人體中獲得電磁信號,并重建出人體信息,它是一種生物磁自旋成像技術,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運動的特點,在外加磁場內,射頻脈沖停止后,自旋系統已激化的原子核,不能維持這種狀態,將回復到磁場中原來的排列狀態,同時釋放出微弱的能量,成為射電信號,把這許多信號用探測器檢出并輸入計算機,經過計算機處理轉換后在屏幕上顯示圖像。核磁共振已應用于全身各系統的成像診斷,效果較佳的是顱腦及脊髓、心臟大血管、關節骨骼、軟組織及盆腔等。對心血管疾病不但可以觀察各腔室、大血管及瓣膜的解剖變化,而且可作心室分析,進行定性及半定量的診斷,可作多個切面圖,空間分辨率高,顯示心臟及病變全貌,及其與周圍結構的關系,優于其他X線成像、二維超聲、核素及CT檢查。在對腦脊髓病變診斷時,可作冠狀、矢狀及橫斷面像。
核磁共振設備的成像清晰度直接反映出身體的狀況,由于射頻脈沖后的信號由自旋系統已激化的原子核回復到原來的排列狀態時釋放出的微弱能量形成的,所以信號的強度很小。為了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可以加大射頻脈沖的強度,但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也可以采用提高設備靈敏度的措施,這會極大地提高核磁共振設備的成本。
由于核磁共振對人體檢測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成像的信號很微弱,急需有一種裝置能夠使成像的信號增強,使用同樣核磁共振設備能夠獲得清晰的圖像。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了負磁導率超材料對信號增強性質的裝置,使得在核磁共振檢測時激化的原子核回復放出的能量形成的信號得到增強,使核磁共振設備獲取清晰的圖像。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MRI的裝置,包括:殼體以及固定于所述殼體內的負磁導率超材料板;所述殼體包括上殼和與所述上殼固接的下殼,所述殼體由非金屬材料制備。
進一步地,所述下殼具有第一邊框體,所述第一邊框體包括所述第一邊框體內側的卡勾;所述上殼具有第二邊框體,所述第二邊框體包括與所述第一邊框體內側的所述卡勾配合的卡槽。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邊框體包括四個第一邊框,所述卡勾設置于所述第一邊框內側;所述第二邊框體包括與所述第一邊框對應的所述第二邊框,所述卡槽與所述卡勾對應的設置于所述第二邊框。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邊框設置的所述卡勾數目為4。
進一步地,所述超材料板經所述下殼底面延伸出的螺柱穿過所述超材料板上的通孔與螺母螺接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超材料板至少兩層,所述超材料板間用非金屬墊隔開。
進一步地,所述超材料板包括若干超材料層,所述超材料層包括:非金屬材料制成的基板和附著在基板上且成周期性排布的多個人造微結構,所述人造微結構為導電材料的絲線,所述人造微結構包括開口環和自所述開口環的兩端端點分別向環內蛇形彎曲延伸的兩根彎曲線,所述兩彎曲線互不相交且不與所述開口環相交。
進一步地,所述彎曲線的走線間距等于線寬。
進一步地,所述外框線上具有兩個蛇形彎折部,且所述兩個蛇形彎折部對稱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基板由陶瓷、聚四氟乙烯或環氧樹脂材料制成。
本發明的用于MRI的裝置能夠在不改變現有核磁共振設備的前提下,提高核磁共振設備顯示圖像的清晰度,在進行核磁共振檢測時,不必增加太多額外的步驟,使用方便,且成本較核磁共振設備成像能力的提升降低很多,極適于在應用核磁共振時推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用于MRI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用于MRI的裝置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用于MRI的裝置的扣接結構示意圖;
圖3.1是圖3中a區域所示的放大圖;
圖4是本發明用于MRI的裝置中超材料板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用于MRI的裝置中超材料板的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所示超材料板的一個材料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5所示負磁導率超材料板的磁導率仿真圖;
圖8至圖10為超材料板的人造微結構的其他幾種可能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3127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