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防偷電智能自動管理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30735.7 | 申請日: | 2011-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680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07 |
| 發明(設計)人: | 于波濤;戚昌彬;崔榮波;楊立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于波濤 |
| 主分類號: | G01R11/24 | 分類號: | G01R11/24;G01R1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65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偷電 智能 自動 管理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供電部門向用戶提供電能的設備,尤其涉及一種供電設備的防偷電管理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供電公司部門在對三相電用戶地計量過程中,由于使用電流較大無法直接計量,一般來說都使用交流互感器配合電能表進行計量。但是在這種計量中改變系統接線如電流斷路器、分流、換向、換相、互感器反向電流倒表、相線與零線互換、電壓線斷相、換相、零線帶壓甚至切斷計量系統等手段進行偷電,有時電力部門很難發現和查找。現有供電部門采用的計量防偷電系統系統主要對用戶隨意改動計量系統接線使線路斷路、分流、換向等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但對電能表零線帶壓、切斷計量系統防范等就顯得不足了,同時也沒有實施遠程監控功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檢測交流互感器的輸出是否正常工作,防止非法偷電,并實行遠程監控,實施簡單切實可行的防偷電智能自動管理系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防偷電智能自動管理系統,包括箱體,所述箱體的輸入端設有與變壓器輸出線端連接的第一輸入陶瓷接線座、第二輸入陶瓷接線座、第三輸入陶瓷接線座、第四輸入陶瓷接線座,其中所述第四輸入陶瓷接線座與零線相連接,所述箱體的輸出端設有與外部用戶電纜線相連接的與所述第一輸入陶瓷接線座、第二輸入陶瓷接線座、第三輸入陶瓷接線座、第四輸入陶瓷接線座相對應的第一輸出陶瓷接線座、第二輸出陶瓷接線座、第三輸出陶瓷接線座、第四輸出陶瓷接線座,所述箱體內設有電能計量表,還包括:
終端信息采集裝置,所述終端信息采集裝置設有計量采樣單元,所述計量采樣單元包括第一交流互感器、第二交流互感器、第三交流互感器、第四交流互感器和第一電流互感器、第二電流互感器、第三電流互感器,所述第一輸入陶瓷接線座、第二輸入陶瓷接線座、第三輸入陶瓷接線座、第四輸入陶瓷接線座的接線分別穿過所述第一交流互感器、第二交流互感器、第三交流互感器、第四交流互感器連接到所述第一輸出陶瓷接線座、所述第二輸出陶瓷接線座、所述第三輸出陶瓷接線座、所述第四輸出陶瓷接線座端,所述第一交流互感器、所述第二交流互感器、所述第三交流互感器一根輸出線共同穿過所述第二電流互感器連接到所述電能計量表,所述第四交流互感器的兩個輸出端連接有穿過所述第二電流互感器形成環路的一個輸出線,所述第一交流互感器的另一根輸出線穿過所述第一電流互感器后連接到所述電能計量表,所述零線穿過所述第三電流互感器后連接到所述電能計量表;
信息處理裝置,接收處理所述終端信息采集裝置的輸出信號,包括單片機處理控制盒,所述單片機處理控制盒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有所述第一電流互感器、第二電流互感器、第三電流互感器的輸出端;
信號發送接收裝置,所述信號發送接收裝置發送所述信息處理裝置處理后的輸出遠程信號并接收反饋信號;
遠程控制臺,所述遠程控制臺接收所述信號發送接收裝置發出的所述輸出遠程信號并監控所述終端信息采集裝置狀態,并發送所述反饋信號;
終端控制裝置,所述終端控制裝置包括安裝在外部用戶電纜線電流輸入端的交流接觸器開關,所述交流接觸器開關由所述反饋信號控制開與合。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終端信息采集裝置還包括箱體防撬裝置,所述箱體防撬裝置設有安裝在所述箱體門線處的觸發開關,所述觸發開關控制連接有報警裝置。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終端信息采集裝置還包括防移動盜竊裝置,所述防移動盜竊裝置設有安裝在所述箱體內的水銀開關,所述水銀開關控制連接有所述報警裝置。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箱體內還包括備用蓄電池。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所述報警裝置包括聲音報警單元、發光警醒單元和箱體高壓脈沖單元。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尤其進一步改進,所述電能計量表采用有脈沖信號輸出的電能計量表,所述電能計量表的脈沖輸出信號通過所述信號發送接收裝置發送至所述遠程控制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于波濤,未經于波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3073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