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人工魚礁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30470.0 | 申請日: | 2011-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990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25 |
| 發明(設計)人: | 姜少杰;蔡佳明;俞靜儀;吳子岳;王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專利商標事務所 31105 | 代理人: | 瞿承達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人工 | ||
1.一種人工魚礁,它包括人工魚礁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魚礁本體呈倒“Y”形狀,所述呈倒“Y”形狀的人工魚礁本體由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一體的上部單元(1)、左下部單元(2)及右下部單元(3)所形成,所述上部單元(1)呈垂直向下的“箭頭”形狀,其由上左斜柱(11)、上中柱(12)及上右斜柱(13)所形成,且上左斜柱(11)的下端端部、上中柱(12)的下端端部及上右斜柱(13)的下端端部均連成一體,所述左下部單元(2)呈向上且偏右傾斜的“箭頭”形狀,其由左下左斜柱(21)、左下中柱(22)及左下右斜柱(23)所形成,且左下左斜柱(21)的上端端部、左下中柱(22)的上端端部及左下右斜柱(23)的上端端部均連成一體,所述右下部單元(3)呈向上且偏左傾斜的“箭頭”形狀,其由右下左斜柱(31)、右下中柱(32)及右下右斜柱(33)所形成,且右下左斜柱(31)的上端端部、右下中柱(32)的上端端部及右下右斜柱(33)的上端端部均連成一體,所述呈垂直向下的“箭頭”形狀的上部單元(1)的上左斜柱(11)、上中柱(12)及上右斜柱(13)的連成一體的下端端部、所述呈向上且偏右傾斜的“箭頭”形狀的左下部單元(2)的左下左斜柱(21)、左下中柱(22)及左下右斜柱(23)的連成一體的上端端部及所述呈向上且偏左傾斜的“箭頭”形狀的右下部單元(3)的右下左斜柱(31)、右下中柱(32)及右下右斜柱(33)的連成一體的上端端部均連成一整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呈垂直向下的“箭頭”形狀的上部單元(1)的上左斜柱(11)、上中柱(12)及上右斜柱(13)的外表面上均分布有厚殼貽貝殼(4),所述的厚殼貽貝殼(4)之間的間隔為40-6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人工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呈垂直向下的“箭頭”形狀的上部單元(1)的上左斜柱(11)、上中柱(12)及上右斜柱(13)的上端端部均呈梯形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呈向上且偏右傾斜的“箭頭”形狀的左下部單元(2)的左下左斜柱(21)、左下中柱(22)及左下右斜柱(23)的外表面上均分布有厚殼貽貝殼(5),所述的厚殼貽貝殼(5)之間的間隔為40-6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種人工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呈向上且偏右傾斜的“箭頭”形狀的左下部單元(2)的左下左斜柱(21)、左下中柱(22)及左下右斜柱(23)的下端端部均呈梯形狀。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呈向上且偏左傾斜的“箭頭”形狀的右下部單元(3)的右下左斜柱(31)、右下中柱(32)及右下右斜柱(33)的外表面上均分布有厚殼貽貝殼(6),所述的厚殼貽貝殼(6)之間的間隔為40-60mm。
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種人工魚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呈向上且偏左傾斜的“箭頭”形狀的右下部單元(3)的右下左斜柱(31)、右下中柱(32)及右下右斜柱(33)的下端端部均呈梯形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海洋大學,未經上海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3047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