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處理高濃度含氮廢水的方法及實現該方法的反應器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30368.0 | 申請日: | 2011-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245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25 |
| 發明(設計)人: | 袁志文;熊瑊;周雪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吳林松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處理 濃度 廢水 方法 實現 反應器 | ||
1.一種處理高濃度含氮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高濃度含氮廢水依次通過缺氧段、厭氧段及好氧段,處理過程整體上呈現推流式。
2.實現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反應器,其特征在于:由六個串聯的段組成,分別為缺氧段-厭氧段-好氧段-缺氧段-厭氧段-好氧段。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厭氧段是密封的;所述的好氧段的底部設有曝氣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段、厭氧段及好氧段的體積比例為2∶5∶3。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一段至少包括一豎向分隔擋板,該分隔擋板的上端高度低于反應器所容納廢水的水面界線,該分隔擋板的底部與反應器底部連接使得廢水只能從分隔擋板上部流過而無法從分隔擋板底部流過;在由豎向分隔擋板分隔構成的單元中再設置至少一豎向導流擋板,將該單元分隔成為兩個更小的空間。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擋板的上端高于反應器所容納廢水的水面界線使得廢水無法從導流擋板上端通過,所述導流擋板的底端沿水流方向朝外呈35-55°彎曲并設置過水斷面,使得廢水能從導流擋板的底部通過,將一個單元分隔為水流由隔室下部向上流動的上流隔室和水流由隔室上部向下流動的下流隔室。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擋板的彎曲部分的長度不超過總長度的20%。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反應器,其特征在于:上流隔室與下流隔室以豎向導流擋板的底部所在的豎直斷面劃分,下流隔室與上流隔室的體積比為1∶3。
9.使用權利要求2-8中任一所述反應器處理高濃度含氮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廢水進入第一個缺氧段后依次折流通過后面的五個段,與反應器中六個段所培養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微生物發生反應,得到處理,第二個好氧段的出水部分回流至第一個缺氧段進行反硝化脫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將高濃度含氮廢水和從第二個好氧段回流過來的回流液進入第一個缺氧段,在缺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發生反硝化反應,混合回流液中的硝態氮被還原為氮氣,而廢水中的有機物為反硝化反應提供碳源,同時部分有機氮分解為氨氮;
b)從第一個缺氧段出來的廢水進入到第一個厭氧段后,在厭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大部分有機物被降解,大分子物質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進而分解為甲烷等氣體排出反應器,同時大部分有機氮分解為氨氮;
c)廢水經過第一個厭氧段處理后進入第一個好氧段之后,在好氧污泥的作用下,剩余有機物被微生物進一步降解,水中的氨氮在硝化細菌的作用下先轉化為亞硝態氮,再進一步轉變為硝態氮;
d)廢水經過第一個好氧段處理之后,水中的有機物含量已經較少,硝態氮濃度卻很高,進入第二個缺氧段后,投加一定量碳源,在反硝化細菌的作用下,硝態氮被還原為氮氣排出反應器;
e)廢水進入第二個厭氧段之后,有機物被厭氧微生物分解;
f)從第二個厭氧段處理之后的廢水在第二個好氧段進行更進一步的降解,殘余的有機物和氨氮得到去除,最后再將第二個好氧段的出水一部分回流至第一個缺氧段,另一部分通過出水口排出反應器;回流比為進水流量的100-2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未經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30368.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普洱茶熟茶中微生物的快速分離方法
- 下一篇:化學機械漿鈣渣的利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