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鋼筋部件自動化加工輸送線及其工藝流程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25736.2 | 申請日: | 2011-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22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陳振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建科機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37/00 | 分類號: | B65G37/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鳳 |
| 地址: | 300402 天津市北辰***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鋼筋 部件 自動化 加工 輸送 及其 工藝流程 | ||
1.一種鋼筋部件自動化加工輸送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部件自動化加工輸送線包括:直道輸送機(10)和多個移動輸送機(30);
所述直道輸送機(10),沿軸向固定設置,在直道輸送機(10)上有多處被與其垂直的多個工步軌道(3)斷開;在直道輸送機(10)頂部有多根直道水平輥(2),所述直道水平輥(2)在動力源驅動下轉動輸送鋼筋部件;?
所述多個移動輸送機(30),分別設置在所述多個工步軌道(3)上,其長度L略小于所述直道輸送機(10)斷開的寬度,在控制系統控制下在各自的工步軌道(3)上移動;移動輸送機(30)的頂部有多根移動水平輥(31),所述移動水平輥(31)在動力源驅動下轉動輸送鋼筋部件;所述移動水平輥(31)與所述直道水平輥(2)軸向平行且高度相等。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鋼筋部件自動化加工輸送線,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道輸送機(10)設置在其兩側鋼筋加工設備的下料區。
3.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鋼筋部件自動化加工輸送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輸送機(30)在控制系統控制下沿工步軌道(3)移動到不同工步的鋼筋加工設備的裝卸料區或插入在直道輸送機(10)的斷開處。
4.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鋼筋部件自動化加工輸送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道輸送機(10)包括:機架(5)、直道水平輥(2)和動力源傳動裝置;所述直道水平輥(2)鉸接在機架(5)的頂部,直道水平輥(2)的一端連接動力源傳動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鋼筋部件自動化加工輸送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輸送機(30)包括:移動小車(8)、移動水平輥(31)和動力源傳動裝置;所述移動水平輥(31)鉸接在移動小車(8)的頂部,移動水平輥(31)的一端連接動力源傳動裝置;移動小車(8)的底部設置有滾輪(6),該滾輪(6)沿所述工步軌道(3)上滾動。
6.一種鋼筋部件自動化加工輸送線的工藝流程,其特征是,所述工藝流程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1).第一道工序加工:將鋼筋原料(1)放入第一臺鋼筋加工設備(4a)加工成為待加工鋼筋部件(1a),將待加工鋼筋部件(1a)移送至直道輸送機(10)上,由直道輸送機(10)的直道水平輥(2)轉動輸送到下一道工序或者直接輸送到成品區(40);
2).移動輸送機(30)接收第一道工序待加工鋼筋部件(1a):將移動輸送機(30)沿工步軌道(3)移至直道輸送機(10)的斷開處與直道輸送機(10)對接,接收待加工鋼筋部件(1a);
3).?第二道工序加工:驅動接收到待加工鋼筋部件(1a)的移動輸送機(30)沿工步軌道(3)移動到第二臺鋼筋加工設備(4b)裝卸料區;驅動移動輸送機(30)上的移動水平輥(31)轉動,將待加工鋼筋部件(1a)輸送到第二臺鋼筋加工設備(4b)上完成第二道工序;
4)移動輸送機(30)回送第二道工序加工后的待加工鋼筋部件(1a):第二臺鋼筋加工設備(4b)將完成第二道工序的待加工鋼筋部件(1a)回送至移動輸送機(30)上,驅動移動輸送機(30)沿工步軌道(3)返回至直道輸送機(10)的斷開處與直道輸送機(10)對接,并將待加工鋼筋部件(1a)按照上述第1)至3)步驟往其下游的直道輸送機(10)輸送進行下一工序加工;
5).最終工序加工:重復上述1)至4)步驟,將待加工鋼筋部件(1a)輸送到最終鋼筋加工設備(4c)完成最終工序制成鋼筋成品部件(1b),再通過移動輸送機(30)將鋼筋成品部件(1b)回送至直道輸送機(10)斷開處與直道輸送機(10)對接并繼續往其下游的直道輸送機(10)輸送;
6).輸入成品區:按照上述步驟5)鋼筋成品部件(1b)通過直道輸送機(10)被輸送到成品區(4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建科機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建科機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25736.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