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夜光藻活細胞的定量濃縮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25704.2 | 申請日: | 2011-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674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07 |
| 發明(設計)人: | 周成旭;劉寶寧;嚴小軍;蔣瑩;駱其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M1/00 | 分類號: | C12M1/00 |
| 代理公司: | 寧波奧圣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曉明 |
| 地址: | 315211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夜光 細胞 定量 濃縮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藻類濃縮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夜光藻活細胞的定量濃縮器。
背景技術
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或N.?miliaris)又名夜光蟲,是一種異養的單細胞浮游甲藻種類,營養細胞通常成球形,直徑在200μm至2000μm。夜光藻是一種常發赤潮的有害浮游甲藻種類,在世界范圍內的海域和養殖環境中,都有赤潮發生報道,夜光藻赤潮關鍵問題研究進展一直相對緩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有關夜光藻細胞分裂、細胞生活史及其意義、種群增殖過程中關鍵信息物質和作用機制等研究相當缺乏。目前通常采用的監測方法是對固定水樣中的夜光藻密度進行記錄和篩選,這樣工作量大,難以獲取足量的夜光藻細胞,直接影響到野外和室內對夜光藻的研究,對夜光藻活細胞的研究受到極大的研究限制。在自然條件下,大量夜光藻細胞的獲取往往僅能在高密度聚集狀態時實現,采集困難,即使能夠采集也已經錯過了聚集前細胞原位特征的研究機會。在室內研究中,對培養皿的全部水樣中夜光藻逐一記錄工作量大,效率低,且由于水樣中密度較低和夜光藻的漂浮特征,使水樣難于形成均勻分布狀態,研究夜光藻細胞分裂、細胞生活史和種群增殖過程中關鍵信息物質等帶來不便。雖然公開號為CN102102083的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了藍藻濃縮裝置,在罐體內設氣浮筒、收集筒和攪拌裝置,其通過氣浮原理讓藍藻上浮,用攪拌裝置將上浮的藍藻攪拌均勻,進入收集筒由排水管排出,但該裝置的目的,只是破壞性除去部分藍藻,減輕壓縮機負荷,不能應用于藻類計量濃縮的研究,更無法對活的微藻(單細胞藻類)進行濃縮和定量。目前還未公開有濃縮和定量夜光藻的技術和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即具有濃縮功能,又可以定量,對夜光藻活細胞損傷少,研究方便的夜光藻活細胞的定量濃縮器。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夜光藻活細胞的定量濃縮器,該定量濃縮器包括有底的定量筒和無底的收集筒,所述定量筒內設置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設置有與所述定量筒的底部固定連接的固定腳,所述收集筒與所述定位套活動連接,所述收集筒與所述定位套之間設置有網目孔徑為80?-180微米的篩絹,所述定量筒的筒口高于所述定位套的上緣、低于所述收集筒的筒口。
所述收集筒與所述定位套活動連接方式為所述收集筒螺接在所述定位套內。
所述收集筒與所述定位套活動連接方式為所述收集筒插接在所述定位套內。
所述收集筒與所述定位套活動連接方式為所述收集筒套接在所述定位套外。
所述收集筒與所述定位套活動連接方式為所述收集筒螺接在所述定位套外。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一種夜光藻活細胞的定量濃縮器,該定量濃縮器包括有底的定量筒和無底的收集筒,定量筒內設置有定位套,定位套設置有與定量筒的底部固定連接的固定腳,收集筒與定位套活動連接,收集筒與定位套之間設置有網目孔徑為80?-180微米的篩絹,定量筒的筒口高于定位套的上緣、低于收集筒的筒口;這樣定量的夜光藻活細胞水樣緩慢勻速倒入收集筒內,夜光藻活細胞水樣的大部分水份流到定量筒并從筒口溢出,夜光藻活細胞卻被篩絹隔離,留在收集筒中得到濃縮,密度較高,收集筒水樣中夜光藻活細胞得到高度濃縮,收集筒內夜光藻活細胞密度高,形成均勻分布的懸浮態,且活細胞皺縮衰敗很少,有利于對收集筒內的夜光藻活細胞定量計數,夜光藻細胞分裂、細胞生活史和種群增殖過程中關鍵信息物質等研究。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夜光藻活細胞損傷少,因此本發明是一種即具有濃縮功能,又可以定量,對夜光藻活細胞損傷少,研究方便的夜光藻活細胞的定量濃縮器。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的結構剖示圖;
圖2為實施例3的結構剖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大學,未經寧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2570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