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MicroTCA標準的AMC板卡結構及其連接方式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25287.1 | 申請日: | 2011-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85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陳衛明;荊亞新;陳紅;劉毅;俞鴻驥;楊秀云;張云飛;吳國蘇州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新海宜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16 | 分類號: | G06F1/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顧伯興 |
| 地址: | 215021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microtca 標準 amc 板卡 結構 及其 連接 方式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信級的數據處理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基于MicroTCA標準的AMC板卡結構及其連接方式。?
背景技術
MicroTCA是國際組織PICMG在PICMG?3.0定義的ATCA(Advanced?Telecom?and?Computing?Architecture)基礎上定義的中低成本的設備規范,是新一代電信和計算機設備最重要的工業標準之一。?
作為當今業界流行的模塊化硬件平臺標準--AdvanedTCA標準的補充,?MicroTCA硬件技術標準主要針對的是網絡通信、醫療影像處理、嵌入式控?制和軍工等的應用,其高帶寬、模塊化、靈活性及高性價比等方面的優勢,已被運用到更為廣泛的應用領域,成為當今構建高性價比模塊化標準硬件平臺的優選標準。參見附圖1,它是MicroTCA設備結構示意框圖,主要包括機箱、背板、電源、兩個散熱風扇、1~12個AMC(Advanced?Mezzanine?Card)板卡和1~2個MCH(Metal?Ceramics?Heater);其結構為:兩路自帶Oring電路的獨立通用AC/DC電源模塊安裝于機箱上,背板上有DC-DC電源、負載電源系統和管理電源系統,其中負載電源系統和管理電源系統都具有熱插拔功能并由MCH可控每一路的通斷;兩路獨立電源模塊將輸入電源轉換成12V提供給背板上的負載電源系統和DC-DC電源,DC-DC電源模塊輸出3.3V電源給管理電源系統;管理電源系統分路輸出3.3V電源供給每個MCH和AMC板卡;負載電源系統分路輸出12V電源供給每個MCH、AMC板卡和散熱風扇。AMC板卡主要處理數據流等相關業務,采用AMC.0規范中的單寬全高物理尺寸;MCH作為載板集中器,能夠同時對12個AMC板卡進行管理和控制,具有系統管理和數據交的功能,采用了與AMC完全相同的物理尺寸。?
雖然MicroTCA標準未對系統互聯作出具體的規定,但目前以MCH為數據交換中心節點的星型或是冗余設計的雙星結構,儼然已成為業界的一種結構標準。這種結構的設備,AMC板卡間的幾乎所有數據流傳輸都需要MCH的參與,特別是目前高清影視等在線業務的發展,數據處理設備需要處理的數據量急劇膨脹,很多業務已不是單個AMC板卡能獨立完成的,往往需要多板卡協同工作,這無疑進一步加重了MCH傳輸數據流的負擔;再加上這種數據流在時間分布上的極其不均衡性,使得在數據量劇增時,MCH的資源消耗巨大,嚴重壓縮了其資源空間。這種拓撲結構極大地突出了MCH的重要性,日益暴露出其資源相對緊張和業務量與日俱增的矛盾,對系統長時間穩定運行帶來了挑戰,一旦MCH出現故障,整個系統就會癱瘓,特別是在業務繁忙時尤為如此。?
在MicroTCA標準下,MCH的結構尺寸和接口資源等都較為有限,作為數據流的交換中心,MCH上必須設計一個SRIO(Serial?Rapid?I/O)接口非常豐富的?switch電路,一般需要幾十至上百個通道,以建立12個AMC板卡間的互聯拓撲。如此不僅占用MCH有限的空間資源,增加了設計難度和板卡功耗,而且一旦設計完成,與AMC板卡間互聯的SRIO通道數就固定下來,無法靈活配置,而硬件升級則周期太長,成本太高。這些因素都不利于產品的推廣和使用。?
在MicroTCA設備中,AMC板卡是真正處理數據流的地方。當前,隨著在線高清視頻業務及多媒體通訊的發展,使得電信設備需要處理的數據量急劇增加且存在時間上的不均衡性,業務的處理往往需要多塊板卡協同完成。因此,提供一種能使AMC板卡之間建立SRIO拓撲結構,直接進行數據流的傳輸和交換,顯得十分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提高MicroTCA設備的數據傳送能力特別是高清視頻的處理能力,增強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和靈活性的一種基于MicroTCA標準的AMC板卡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新海宜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新海宜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2528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