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據的發送方法、發送端以及通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24705.5 | 申請日: | 2011-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674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吳磊;謝葳;黃幫明;牟海望;謝武勝;何蔓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H04W28/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許靜;安利霞 |
| 地址: | 10008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 發送 方法 以及 通訊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是指一種數據的發送方法、發送端以及通訊系統。
背景技術
以無線網絡為例,隨著3G(The?3rd?Generation,第三代數字通信)網絡的到來以及智能終端的普及,智能終端上網的數據量呈迅猛增長的趨勢。以中國移動的無線數據業務為例,無論是CMNET(China?Mobile?Net,中國移動GPRS網絡的接入點的名稱)業務,還是CMWAP(Control?Memory?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中國移動無線應用協議)業務,都持續上升。其中,CMNET數據量占比日益增加。當基數更大的手機用戶更多地轉化為手機互聯網用戶時,無線數據傳輸帶寬所要承受的壓力將越來越大。
智能終端與無線基站之間的無線鏈路帶寬是無線互聯網的瓶頸,源端過快的數據發送速率會加重擁塞,過慢的數據發送速率則會不能充分利用帶寬,這兩種情況均會影響用戶的業務使用感受。
隨著無線傳播環境的改變或用戶終端的移動,無線鏈路可用帶寬也會實時發生變化,當以恒定的速率發送數據時,易導致無線互聯網數據傳輸效率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數據的發送方法、發送端以及通訊系統,能夠提高網絡的數據傳輸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技術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種數據的發送方法,包括:
獲取第一時長內發送端到接收端的方向的當前可用鏈路帶寬;
根據所述當前可用鏈路帶寬,確定所述第一時長的下一時長內所述發送端向所述接收端發送數據包的速率;
所述發送端根據所述速率在所述下一時長內向所述接收端發送數據包。
所述獲取第一時長內發送端到接收端的方向的當前可用鏈路帶寬的步驟包括:
獲取接收端到發送端的方向的第二鏈路平均帶寬和發送端到接收端的方向的第一鏈路平均帶寬之間的比值;
計算第一時長內所述發送端向所述接收端發送的數據包的第一比特數以及所述第一時長內所述發送端從所述接收端接收的確認數據包的第二比特數;
根據所述比值、所述第一比特數、所述第二比特數,計算所述第一時長內的發送端到接收端的方向的當前可用鏈路帶寬。
所述第一時長是當前發送預定數量數據包時發送第一個數據包的第一時刻到接收到最后一個數據包的確認包的第二時刻之間的時長;
或者,所述第一時長是當前至少一個傳輸窗口內發送第一個數據包的第一時刻到接收到最后一個數據包的確認包的第二時刻之間的時長。
所述根據所述比值、所述第一比特數、所述第二比特數,計算所述第一時長內的發送端到接收端的方向的當前可用鏈路帶寬的步驟根據以下公式計算:
所述發送端為用戶端設備,所述接收端為網絡端設備;或者
所述發送端為網絡端設備,所述接收端為用戶端設備。
另一方面,提供一種數據的發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模塊,用于獲取第一時長內發送端到接收端的方向的當前可用鏈路帶寬;
確定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當前可用鏈路帶寬,確定所述第一時長的下一時長內所述發送端向所述接收端發送數據包的速率;
發送模塊,用于根據所述速率在所述下一時長內向所述接收端發送數據包。
所述獲取模塊包括:
獲取子模塊,用于獲取接收端到發送端的方向的第二鏈路平均帶寬和發送端到接收端的方向的第一鏈路平均帶寬之間的比值;
第一計算子模塊,用于計算第一時長內所述發送端向所述接收端發送的數據包的第一比特數以及所述第一時長內所述發送端從所述接收端接收的確認數據包的第二比特數;
第二計算子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比值、所述第一比特數、所述第二比特數,計算所述第一時長內的發送端到接收端的方向的當前可用鏈路帶寬。
所述第二計算子模塊根據以下公式計算:
所述第一時長是當前發送預定數量數據包時發送第一個數據包的第一時刻到接收到最后一個數據包的確認包的第二時刻之間的時長;
或者,所述第一時長是當前至少一個傳輸窗口內發送第一個數據包的第一時刻到接收到最后一個數據包的確認包的第二時刻之間的時長。
另一方面,提供一種數據的通訊系統,包括:發送端和接收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2470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