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伊馬替尼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23143.2 | 申請日: | 2011-10-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293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25 |
| 發明(設計)人: | 陳書峰;陳少武;張效實;胡楊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格藍洋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401/04 | 分類號: | C07D401/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馮忠亮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大***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伊馬替尼 制備 方法 | ||
1.伊馬替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過程包括:以中間體(Ⅰ),即N—(4—甲基—3—氨基—苯基)—4—(4—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酰胺經過酰化反應制備中間體(Ⅱ),即N—(4—甲基—3—甲酰胺—苯基)—4—(4—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酰胺,中間體(Ⅱ)與中間體(Ⅲ)即甲磺酰—4—(3—吡啶基)—嘧啶經過取代反應、堿化處理,得到產物(Ⅳ),即伊馬替尼,路線圖如下:
其中R代表1~10碳的脂肪烷基安或苯基或取代苯基或芐基或取代芐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間體(Ⅰ)的制備方法如下:
4-氯甲基苯甲酰氯與3-硝基-4-甲基苯胺氯、N-甲基哌嗪經兩部氯代反應得到中間體(Ⅰ)。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間體(Ⅱ)的反應步驟為:
中間體(Ⅰ)與碳原子數1~10的脂肪烷基或苯基或取代苯基或芐基或取代芐基的羧酸混合,加入催化劑甲酸鈉或乙酸鈉或碘單質,加熱反應,得到中間體(Ⅱ)。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間體(Ⅰ)與催化劑的摩爾比1∶0.01~0.5。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羧酸是甲酸、乙酸、苯甲酸、芐基甲酸中之一。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間體(Ⅲ)的合成方法按照下列合成步驟完成:
中間體(Ⅲ):甲磺酰—4—(3—吡啶基)—嘧啶
結構式:
?
以3—乙酰吡啶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縮醛為起始原材料,通過縮合反應,硫脲環合反應,碘甲烷取代反應,雙氧水氧化,得到中間體(Ⅲ),路線圖如下:
。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伊馬替尼的制備方法如下:
將中間體(Ⅱ)溶于溶劑加入堿性金屬化合物,再加入中間體(Ⅲ),堿性金屬化合物:中間體(Ⅱ)=1:0.5~1.5(質量比;Mol/Mol),中間體(Ⅱ)∶中間體(Ⅲ)=0.5~1.5:1(質量比;Mol/Mol),加熱到40℃—120℃反應,堿性試劑處理,得產物伊馬替尼。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劑為碳原子數C1~C6的低分子醇類,二甲基甲酰胺,乙腈,四氫呋喃、二氯甲烷、氯仿、二氧六環、甲酸、乙酸中之一。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堿性金屬化合物為碳酸鉀、碳酸鈉、碳酸銫、碳酸氫鈉、碳酸氫鉀中之一。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堿性試劑為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鉀溶液、甲胺溶液、乙胺溶液、三乙胺、氨水中之一,pH范圍8~1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格藍洋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格藍洋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23143.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開關電源及其過壓保護電路
- 下一篇:一種電壓可調的直流穩壓電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