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豬腹瀉的中獸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22021.1 | 申請日: | 2011-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549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董根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董根榮 |
| 主分類號: | A61K36/756 | 分類號: | A61K36/756;A61P1/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剛 |
| 地址: | 313012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腹瀉 獸藥 制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治療豬腹瀉的中獸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屬于獸藥的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
豬腹瀉是豬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該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生,尤其以冬季、早春、晚秋發病較多。如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邪氣漸盛,正氣不足以拒邪而日益嚴重。成年豬的臨床癥狀:急性腹瀉,排水樣糞便,糞便呈灰白色、灰褐色并伴有沒消化的飼料,病豬消瘦、脫水及口渴、精神委頓、食欲不振,一般病程約5~7天,腹瀉停止后,絕大多數病畜可自愈。10日齡以內的哺乳仔豬的臨床癥狀:首先出現嘔吐,接著開始急劇水樣腹瀉,糞便黃色、黃綠色,有時含有未消化凝乳塊、腥臭,由于嚴重脫水,表現121渴,體重迅速下降,死亡率較高,病愈仔豬生長發育不良。重癥患豬由于脫水迅速,體重明顯下降,嚴重影響豬的生長發育,特別是仔豬患腹瀉后,嚴重影響仔豬的成活率。
西獸醫認為造成豬腹瀉的原因(1)細菌性腹瀉:大腸桿菌、魏氏梭菌性腸炎、豬痢疾桿菌、內勞森氏菌。(2)病毒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豬偽狂犬病毒。(3)寄生蟲性腹瀉:蛔蟲、球蟲、鞭蟲、結腸小袋纖毛蟲。(4)非感染因素:溫度、低血糖、日糧抗原過敏性腹瀉、非病原性白痢。對于豬腹瀉如用西藥治療,不僅費用高,而且效果不明顯。該病若采取治療措施不及時,往往容易導致仔豬死亡,成豬掉膘,增重減少,上市時間推遲,牲畜抗病力下降,給養豬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針對這種情況,開發一種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中獸藥制劑就成了人們急需解決的事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豬腹瀉的中獸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將白頭翁10-50g,三顆針10-50g,秦皮5-30g,黃柏5-30g,白芍10-30g,云木香10-30g,陳皮10-30g,五味子10-30g,馬齒莧10-50g,甘草5-20g制成口服液,配伍合理,生物利用度高,制備工藝先進,有一定預防和治療作用,應用前景廣闊。中國是目前世界唯一完整保留獨特的傳統醫藥理論體系的國家,中獸藥是我國傳統獸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有兩千多年的應用歷史。中藥具有平衡陰陽、祛邪扶正、標本兼治的特點。當前疫病流行特點多呈現非典型病毒病、細菌病、混合感染、繼發感染的情況,在西藥的薄弱領域可充分發揮中獸藥的優勢。特別是針對畜禽疾病中占主要部分的病毒性、細菌性疾病,中藥具有多方位調節和治療作用,可提高動物機體的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
本發明是這樣構成的:
該制劑由以下重量的中藥制成:白頭翁10-50g,三顆針10-50g,秦皮5-30g,黃柏5-30g,白芍10-30g,云木香10-30g,陳皮10-30g,五味子10-30g,馬齒莧10-50g,甘草5-20g。進一步優選:該制劑由以下重量的中藥制成:白頭翁30g,三顆針30g,秦皮15g,黃柏15g,白芍20g,云木香15g,陳皮15g,五味子20g,馬齒莧30g,甘草10g。
所述的治療豬腹瀉的中獸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取白頭翁、三顆針、秦皮、黃柏、白芍、云木香、陳皮、五味子、馬齒莧、甘草加水煎煮提取1-3次,每次6-12倍量水,煎煮0.5-2h,濾過,濾液濃縮,除雜,澄清液灌裝,滅菌,即得口服液。進一步優選的工藝:取白頭翁、三顆針、秦皮、黃柏、白芍、云木香、陳皮、五味子、馬齒莧、甘草加水煎煮提取,第1次加藥材的10倍量水,煎煮1.5h,濾過;第2次加藥材的8倍量水,煎煮1h,濾過,合并濾液,濃縮,濾液體積濃縮至和藥材重量比為1∶1,采用殼聚糖絮凝澄清除雜,除雜工藝為pH值為6.0、殼聚糖的加入量為25%、水浴的溫度為60℃,攪拌10min,靜置24h,過濾,灌裝,滅菌,即得口服液。
本病主要是由于飼養管理不良,氣候多變,感受外邪,飲食所傷,臟腑虛衰及臟腑功能失調等因素引起。豬腹瀉外因與濕盛的關系最為明顯;內因與脾胃有關。由于脾喜燥惡濕,主食物和水液運化,脾氣宜升;胃潮百脈,喜潤惡燥,主腐熟,胃氣宜降,兩者共同完成“運化水谷,升清降濁”之功能。任何外邪或內傷因素影響脾胃功能,都能引起運化失調,腐熟無力,納食不佳,清濁不分,傳導失職,形成腹瀉。因體虛或病久,損傷腎陽,致命火不足而無以脾土的陽氣,則可加重病情。辯證“暴注下迫,皆屬于熱”,此癥為濕熱毒邪內蘊所致。濕熱上蒸,精神沉郁;胃失和降,故發生嘔吐;濕熱犯脾,則食欲減退:濕熱下迫,腸道傳導失職,水濕不能分利,故瀉如注,糞便腥臭,尿短少;內熱盛,喜喝水。故以清熱解毒,健胃醒脾,芳香化濁,除濕止瀉為治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董根榮,未經董根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2202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氣提齒壁式旋流沉砂器
- 下一篇:艾芬地爾的藥物新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