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壓式空調服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19725.3 | 申請日: | 2011-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2689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25 |
| 發明(設計)人: | 盛偉;劉秀芳;王強;李同卓;李海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41D13/005 | 分類號: | A41D13/00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4000 河南省焦作***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空調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動力循環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自壓式空調服。
背景技術
隨著人類活動空間的不斷擴展,從極地到太空、從深海到珠峰;另外,一些長期在戶外工作的人員,如,寒區駐守士兵、地質勘探作業人員、交通協管員、戶外運動員、保安門衛以及生活于高緯度地區的人們等,極端低溫環境成為人類面臨的主要困難,此時特別需要具備保暖防寒功能的服裝。同時,在炎熱的夏季或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員,此時特別需要具有防暑降溫功能的衣服。
目前,對溫度可調的空調服的技術研究比較多,但主要有被動式空調服、主動式空調服兩種。被動式空調服主要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性或者材料相變調節溫度,但被動空調服不能長時間持續工作;主動式空調服需有動力裝置,并由蓄電池、太陽能電池、化學反應能等為動力裝置提供能源。
由此可見,現有技術中,主動式空調服有賴于蓄電池、太陽能電池、化學反應能等能源,被動式空調服有賴于材料特性和相變,因此,無論是主動式空調服,還是被動式空調服,均無法長時間持續工作。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節約能源、減少污染、能長時間持續工作的自壓式空調服。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自壓式空調服,包括內設有空調裝置的空調馬甲與空調鞋,空調裝置包括通過導管連接的動力部分與熱交換部分,動力部分、熱交換部分分別裝設在空調鞋、空調馬甲中;空調鞋鞋底包括上層和下層,動力部分設置在上層和下層之間;空調馬甲包括外層、隔熱層和內層,熱交換部分設置在隔熱層與外層之間以及隔熱層與內層之間。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述自壓式空調服利用設置在空調鞋中的空調裝置動力部分,通過雙腳對地的壓力啟動空調裝置,實現對人體溫度的調節,不必依賴于其它能源設備,也不必受工作地點的限制,可有效提供長時間的制冷效果;同時,節約了能源,減少了環境污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動力部分的組成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所述熱交換部分的組成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所述空調裝置的組成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本發明所述自壓式空調服,包括內設有空調裝置的空調馬甲與空調鞋,空調裝置包括通過導管連接的動力部分與熱交換部分,動力部分、熱交換部分分別裝設在空調鞋、空調馬甲中;空調鞋鞋底包括上層和下層,動力部分設置在上層和下層之間;空調馬甲包括外層、隔熱層和內層,熱交換部分設置在隔熱層與外層之間以及隔熱層與內層之間。
實際應用中,空調服外層采用透氣、不透水材料,可保證一定的透濕性。
總之,本發明通過雙腳對地的壓力使得空調裝置動力部分提供動力,進而,通過熱交換部分的熱交換實現對人體溫度的調節。因此,本發明不必依賴于其它需能源設備動力裝置,比如,蓄電池、太陽能電池、化學反應能等,也不必受工作地點的限制,可有效提供長時間的制冷效果;同時,節約了能源,減少了環境污染。
實際應用中,本發明所述自壓式空調服可在內衣、防護服的基礎上穿用,使用方法與常服一致,簡潔方便;而且,所述自壓式空調服的整體重量和容積與內衣、防護服兼容,對人體活動無明顯影響。
圖1是本發明所述動力部分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空調裝置的動力部分為自壓式壓縮機,包括連接空調鞋鞋底的上層一端與下層一端的旋轉軸12,上層另一端與下層另一端之間裝設有恢復彈簧13,上層與下層之間設置有盛裝制冷劑蒸汽的彈性密封腔11,彈性密封腔11上設置有制冷劑進口15與制冷劑出口14。
實際應用中,彈性密封腔11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較強的彈性和韌性,而且對制冷劑蒸汽具有抗腐蝕性。恢復彈簧13和旋轉軸12具有較好的抗疲勞損壞性能。
實際應用中,制冷劑為氟利昂等。
圖2是本發明所述熱交換部分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空調裝置的熱交換部分包括第一熱交換器21、第二熱交換器22、流量控制閥23、節流閥24、換向閥25、第一單向閥26、第二單向閥27、第一快換接頭28和第二快換接頭29,制冷劑出口14依次通過第一快換接頭28、第一單向閥26由導管連接至換向閥25,制冷劑進口15依次通過第二快換接頭29、第二單向閥27由導管連接至換向閥25,第一熱交換器一端依次通過流量控制閥23、節流閥24由導管連接至第二熱交換器一端,第一熱交換器另一端、第二熱交換器另一端均由導管連接至換向閥2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理工大學,未經河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1972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