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測定酶法脫毛液中總糖含量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19382.0 | 申請日: | 2011-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638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宋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1/22 | 分類號: | G01N31/2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122 江蘇省無錫市蠡***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測定 脫毛 液中總糖 含量 方法 | ||
技術領域
脫毛工續是制革生產中必須進行的一步,但傳統的硫化物脫毛對環境污染嚴重。酶法脫毛可減少污染,但通常應用的蛋白酶,對皮膠原本身造成相當的損傷,所以,酶法脫毛必須嚴格控制其進程。脫毛液中糖含量是研究和控制酶法脫毛的一種重要手段。本發明采用硫酸-苯酚法測定其中羥基糖含量,采用乙酰丙酮法測定其中氨基糖含量,從而計算總糖含量。本發明應用于皮革生產中。
背景技術
制革工藝中的脫毛是通過物理、化學或者生物處理的方法使毛和表皮脫離真皮的過程。同時,生皮的膠原纖維間含有很多的可溶性蛋白和纖維間質,干燥后,它們把纖維粘在一起,使生皮板硬,不耐彎折,因此,脫毛過程中還要去除這些纖維間質,松散膠原纖維,為后續工藝創造良好條件。
傳統的灰堿法脫毛,脫毛干凈、操作簡便、容易控制、質量穩定,且成本較低。但污染嚴重,脫毛是制革準備階段的主要污染源,約占整個準備階段的84%BOD、75%COD、85%TDS,還有有毒的硫化物產生。為了減少灰堿法的污染,采用了酶法脫毛。
酶脫毛作為一種生物法,無疑更符合當今世界環保的理念。
早期的“發汗法”可能是最古老的酶脫毛技術。所謂“發汗法”就是利用附著在皮上的微生物菌株,在一定條件下,對動物皮組織進行作用,使毛和真皮的聯結松開,從而脫毛。本質上是附在皮上的腐敗細菌發酵生長,所釋放出的酶產生了脫毛作用。
澳大利亞細綿羊皮采用發汗法脫毛,可以保證貴重的羊毛不受損傷。
后來的學者從發汗法脫毛的原料皮上分離到多種具有脫毛能力的菌株。如:從澳大利亞細綿羊毛中分離出普通變形桿菌、無色桿菌、黃桿菌,具有脫毛能力。英國的原料皮上分離出普通變形桿菌;美國的原料皮分離的則是極毛桿菌。日本的農田春和二見明分離出枯草芽孢桿菌、巨大芽孢桿菌、短小芽孢桿菌和蠟狀芽孢桿菌。這些菌株發酵得到的酶制劑對羊皮脫毛能力良好。
真正現代酶脫毛技術的創始人則是德國人,他于1908年發明了軟化酶Oropon,1910年發明了酶脫毛工藝“Arazym?Process”,其使用的酶是以動物胰臟為主的酶制劑,開創了現代酶技術在皮革中應用的先河。該技術在美國用于山羊和小山羊皮的脫毛,直至1930s。
二戰以后,隨著工業微生物生產技術的突破,大量來自于細菌、霉菌、放線菌的新型酶制劑出現,取代了來自動植物的酶制劑,酶脫毛再次受到重視。在此期間,Burton、Reed,美國東部地區農業研究中心的Cordon、Bailey、Cooper,意大利的Simoncini,澳大利亞的Yates,德國的Heidemann,蘇聯的芭芭金娜,以及印度和日本的學者,運用當時的生物知識、測試手段,對酶脫毛技術從工藝到原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但由于酶脫毛過程控制難、對皮損傷大、價格高等原因,到1970年后,第二次遭到冷落。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由于特殊的原因,我國的酶脫毛技術曾經紅火一時。
進入90年代,由于世界各國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生物技術的重大突破,酶脫毛技術第三次受到重視。
最早用于皮革工業的酶制劑正是來自動物胰臟的胰酶,它是一種蛋白酶。早期的酶脫毛多用胰酶,德國、美國稱為“Arazym”,蘇聯則稱為“奧羅邦”,在山羊皮上取得一定效果,其它皮張效果不佳,粒面容易產生管皺和松面。
也有從植物中提取蛋白酶來脫毛的。最早的是從木瓜(Carica?papaya)中提取木瓜蛋白酶,具有一定的脫毛能力,但成本太高。1953年,印度的S.Bose等從Calotropis?gigantea(一種巨大牛角瓜)提取植物蛋白酶“馬塔爾”乳液,從Eleusine?coracana(一種蟋蟀草屬植物)提取淀粉酶“拉特然”乳液,用于脫毛,適用于印度小公牛皮、山羊皮。據報道,用植物提取液進行酶脫毛在印度至今仍有應用。Rose、Chellan等于2004年在美國申請了相類似的專利。
毫無疑問,脫毛用酶制劑的主要來源是微生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1938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