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亞洲帶絳蟲microRNA及其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18012.5 | 申請日: | 2011-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297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25 |
| 發明(設計)人: | 陳家旭;周曉農;艾琳;陳木新;朱興全;徐民俊;劉宏坤;陳紹榮;王尚位;陳韶紅;張永年;李浩;郭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 |
| 主分類號: | C12N15/113 | 分類號: | C12N15/113;A61K48/00;A61P33/00;C12Q1/68;C40B40/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貿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嚴新德 |
| 地址: | 200025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亞洲 絳蟲 microrna 及其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學領域,涉及一種亞洲帶絳蟲,具體是一種亞洲帶絳蟲micoRNA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亞洲帶絳蟲(Taenia?asiatica)廣泛分布于東南亞,包括我國西南地區及臺灣,韓國、泰國、印尼和菲律賓等地。人們通過食生或半生含有亞洲帶絳蟲囊尾蚴的豬、或野豬的內臟,特別是肝臟而感染,對人類健康和畜產品質量影響極大。亞洲帶絳蟲成蟲形態與牛帶絳蟲成蟲相似,但其幼蟲卻與豬帶絳蟲的囊尾蚴相似。亞洲帶絳蟲成蟲與牛帶絳蟲成蟲的形態極為相似,人們長期以來把亞洲帶絳蟲誤認為是牛帶絳蟲。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對其形態學、流行分布、中間宿主及實驗動物感染、遺傳學進行了研究,但大部分工作仍局限在細胞水平。
MicroRNAs(microRNAs)是一類大小長約20~25個核苷酸,內源性的具有調控功能的非編碼RNA,在許多真核生物中都曾經被發現。這類RNA的功能主要是參與機體或細胞的調節途徑,包括發育、細胞增殖和凋亡、脂肪代謝等過程。在寄生蟲研究領域,已有研究表明寄生線蟲存在獨特的microRNA轉錄后調控機制,它們可以通過microRNA實現對宿主和自身基因表達模式的精確調控,從而提高感染和自身增殖的幾率并逃避免疫監視。通過選擇性地抑制或阻斷某一特定發育期線蟲的發育,從而減少和阻斷寄生線蟲的傳播途徑。亞洲帶絳蟲特異表達的microRNA有可能成為其免疫預防和化學防治的新分子靶標,為核酸疫苗的制備奠定基礎;也為豬帶絳蟲、牛帶絳蟲和亞洲帶絳蟲的分類提供新的依據。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亞洲帶絳蟲micoRNA及其應用,所述的這種亞洲帶絳蟲micoRNA及其應用要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抗蠕蟲藥物造成的寄生蟲抗藥性、以及動物產品和環境中含有藥物殘留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一種亞洲帶絳蟲microRNA,其核苷酸序列為:如SEQ?ID?NO:n所示,n選自1-170的正整數;或者與SEQ?ID?NO:n中的任何一條序列互補的序列。
進一步的,所述的互補序列為DNA或RNA。
進一步的,所述互補序列為經過修飾的DNA或RNA。
進一步的,所述互補序列為經過硫代修飾或甲氧基修飾的DNA或RNA。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的任一亞洲帶絳蟲microRNA在制備亞洲帶絳蟲疫苗中的應用。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抑制亞洲帶絳蟲成蟲生長發育的組合物,含有有效量的至少一個寡核苷酸,所述的寡核苷酸特異性的對應于如?SEQ??ID??NO:1~170中任一所示的microRNA序列或者與SEQ?ID?NO:1~170中的任何一條序列互補的序列。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基因芯片,包括一個固相載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固相載體上固定有至少一個寡核苷酸探針,所述的寡核苷酸探針特異性的對應于如?SEQ??ID??NO:1~170中任一所示的microRNA序列或者與SEQ?ID?NO:1~170中的任何一條序列互補的序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未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1801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低頻多用同軸電纜橋接器
- 下一篇:一種花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