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降低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活性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17818.2 | 申請日: | 2011-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460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明(設計)人: | 孫錫泉;張浴暉;王俊發;劉其達;張元洪;梁玉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3C14/35 | 分類號: | C23C14/35;B01J21/06;B01J3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7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降低 納米 氧化 光催化 活性 方法 | ||
1.一種降低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將納米二氧化鈦粉末放置在磁控濺射儀基底上,基底材料為陽極,濺射靶為陰極,使靶材與納米二氧化鈦粉末間保持適當距離,調節濺射室內的壓力、射頻電源的功率,使靶面單位面積功率保持穩定,使工作氣體起輝,磁控濺射一定時間,得到低光催化活性的納米二氧化鈦粉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納米二氧化鈦是指粒徑尺度介于0.1nm至100nm的二氧化鈦粉末或含有納米二氧化鈦粉末的混合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鋼靶、黃銅靶、銅靶作為濺射靶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靶材與納米二氧化鈦粉末間的距離介于1cm至15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作氣體為氮氣體積比介于60-80%、氧氣體積比介于20-40%的混合氣體,優選空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濺射時間介于介于1分鐘至5分鐘。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磁控濺射室內壓力介于介于1Pa至50Pa。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濺射過程中使用的電源為頻率為13.56MHz的射頻電源。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濺射過程中靶面單位面積功率介于0.1W/cm2至25W/cm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大學,未經青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17818.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