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的綜合管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17228.X | 申請日: | 2011-10-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657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23 |
| 發明(設計)人: | 金太熙;成基聲 | 申請(專利權)人: | 韓國地質資源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21F17/16 | 分類號: | E21F17/16;G01N21/35;G01M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丙林;張英 |
| 地址: | 韓國大***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二氧化碳 地質 儲存 綜合 管理 系統 | ||
1.一種用于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的綜合管理系統,其特征在于,
包括:
二氧化碳分配部,該二氧化碳分配部包括:
多歧管部,其以多個部分分支而形成,以從上述多個儲存罐導入用于地質儲存的二氧化碳,
分配腔室部,其入口側與上述多歧管部相連通,其出口側與朝向上述地下管井的灌注管相連接,從而向上述灌注管供給通過上述多歧管部導入的二氧化碳,
溫度調節部,其對導入到上述分配腔室部的內部的二氧化碳的溫度進行調節,以及
流量/流動壓力調節部,其對要通過上述分配腔室部灌注到地下的二氧化碳的流量以及流動壓力進行調節,
從而對要灌注到地下的二氧化碳的溫度、流量、流動壓力條件進行調節;
二氧化碳檢測部,其密封上述灌注管并與地表相向地密閉形成,從而對灌注到地下的二氧化碳會否向地表泄漏的情況進行檢測;
日志部,其收集加工從上述流量/流動壓力調節部以及上述二氧化碳檢測部傳輸的二氧化碳檢測信號,來發送加工后的數據;
客戶端服務器,其整合從上述日志部傳輸的數據來通過通信網進行傳輸;以及
二氧化碳管理服務器,其綜合從上述客戶端服務器傳輸的數據之后,對綜合后的數據進行分析來實時管理二氧化碳的地質儲存分析結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的綜合管理系統,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氧化碳檢測部包括:
密閉型檢查槽,其以圓頂形狀的密閉結構從上述地下管井的中央上側突出形成;
二氧化碳檢測傳感器,其形成在以開口方式與上述密閉型檢查槽的一側連接的流出管上,來檢測地表泄漏的二氧化碳。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的綜合管理系統,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氧化碳檢測傳感器是用于對通過上述地下管井的中央周邊向地表上部泄漏的二氧化碳的流量以及流動壓力進行檢測的流量計以及壓力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的綜合管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多個地下管井分別具有上述二氧化碳檢測部,并且上述二氧化碳檢測部形成為與多個上述日志部分別連接的形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的綜合管理系統,其特征在于,上述客戶端服務器整合上述日志部所收集加工的二氧化碳檢測信號之后,通過通信網與從用戶的終端或二氧化碳管理服務器請求的命令聯動地進行傳輸。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的綜合管理系統,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氧化碳管理服務器包括:
系統運營模塊,其對從上述客戶端服務器傳輸的關于二氧化碳地表泄漏的信息以及關于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的信息進行分析,來對保管在地下管井的二氧化碳的儲存狀態進行管理監督;
數據庫管理模塊,其根據上述系統運營模塊的控制來管理關于二氧化碳儲存狀態的數據庫;
報告書生成模塊,其通過從上述數據庫管理模塊抽出的綜合數據來生成報告書;以及
綜合數據庫部,用額外的存儲介質形式記錄保管通過上述數據庫管理模塊進行處理的綜合數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的綜合管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將通過上述二氧化碳管理服務器進行處理的綜合數據轉換成文本信息、圖像信息以及聲音信息中的至少一種信息。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的綜合管理系統,其特征在于,上述溫度調節部包括:
溫度傳感器,其安裝在上述灌注管上,并對從上述分配腔室部流出而要灌注到地下的二氧化碳的溫度進行檢測;以及
加熱部,其配置成包圍上述分配腔室部的外周緣的形態,對導入到上述分配腔室部的內部的二氧化碳進行加熱來進行升溫調節。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地質儲存的綜合管理系統,其特征在于,上述溫度調節部還包括:
溫度比較部,其對溫度傳感器所檢測的要灌注到地下的二氧化碳的溫度與已設定的基準值進行比較;
溫度運算部,其通過與上述基準值之間的比較,計算出需要通過上述加熱部進行升溫的二氧化碳的溫度補償值;以及
溫度控制部,其控制上述加熱部的動作,以使上述分配腔室部的內部的二氧化碳溫度上升相當于計算出的上述溫度補償值的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韓國地質資源研究院,未經韓國地質資源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17228.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間隔棒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微反應器系統內合成環狀碳酸酯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