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白茶的加工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16694.6 | 申請日: | 2011-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9660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國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郎溪縣十字鋪生態特色農業觀光園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華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42131***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白茶 加工 方法 | ||
1.一種白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采摘:農歷“谷雨”前后,當茶園中有10%茶梢達到一芽三葉初展時,開始開園采摘,以晴天采,采摘時間為上午8時至下午4時,采摘的茶梢要求健壯挺直、一芽3葉初展,大小均勻,全芽長5.5—6.0cm,用破心橫采法采摘,嚴謹采露水茶;?
(2)攤青:將采下的鮮葉裝在潔凈、透氣的竹筐中攤勻,不可悶壓,等到茶梢由硬開始變軟,葉色失去光澤,青氣漸失,清香初顯、含水率55-65%時攤青結束,如果遇到陰雨天氣,需要給室內加溫,保證攤青室的溫度在18-30℃,相對濕度保持在70%~75%,適當通風;
(3)理條:在攤青過程中同時理條,選無病蟲害、無彎曲、正常新梢葉、將第三葉以下的葉片連梗丟去,末端不留柄,保留的一芽三葉、二葉尖同芽尖基本相平,全芽長為5.5cm-6cm,芽葉整齊,老嫩均勻;
(4)殺青:攤青理條后的青葉用深底圓鍋炒制殺青,炒制溫度為100℃—120℃,每鍋投葉量70g—80g,用手輕輕翻炒,每分鐘28-35次,同一方向,邊抄邊揉邊理條,保證枝葉片不散不翹,炒制時間3-4分鐘,炒至葉質柔軟,梗折不斷、青氣消失、茶香透露、葉色暗綠、葉邊略有白泡而不糙手為適度,殺青葉起鍋后,迅速薄攤于烘焙機盤中,上下輕輕抖散,舒展茶葉,然后立即做形;?
(5)做形:將殺青后的放入茶葉做形機里做形,將殺青葉一枝枝理平理直,置于篩網上,茶葉不相互折疊、不彎曲、不粘靠、上下篩網夾好后,用木輥輕輕滾壓,做到輕壓輕拉,做到外形特別扁平直,顏色綠白稍黃葉梗有篩網鐵紗印顯露即可;
??(6)頭烘?
將做形后的茶葉移入木炭烘箱中進行頭烘,頭烘溫度95-105℃,4-6分種后,烘至葉片有脆意,基本成形時,倒入蔑盤攤晾;
???(7)二烘
將頭烘后的茶葉攤晾35-45分鐘后,等到茶葉冷卻回軟時,再將茶葉移入特制的烘箱中進行第二次烘焙,二烘的溫度75-85℃,每籠烘葉要相當于頭烘烘葉量的5倍,每隔5-6分鐘疊翻烘一次,烘時用棉制干凈毛巾輕捺固定茶葉形狀,經過5-6次疊翻烘,時間20-30分鐘,二烘要求茶葉的含水率約10%?左右停止烘制,裝于篾簍,輕輕按緊;
(8)三烘?
將二烘結束的茶葉倒入蔑盤攤晾5~6小時,再進行三烘,烘制溫度60℃—80℃?,每籠烘葉量為二烘的3-4倍,每隔4-5分鐘疊翻烘一次,烘至手捻茶葉成粉末足干時即可起烘;
(9)包裝
?烘干后的茶葉趁熱包裝,自然冷卻后,常規法保存。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心橫采法具體為用手將茶梢輕輕折斷,不能用手揉捏折斷處茶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郎溪縣十字鋪生態特色農業觀光園,未經郎溪縣十字鋪生態特色農業觀光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16694.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