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型雙層繞包外導體漏泄同軸電纜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15881.2 | 申請日: | 2011-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943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28 |
| 發明(設計)人: | 劉湘榮;蔣新洪;郭志宏;姚文訊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俊知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P3/06 | 分類號: | H01P3/06;H01Q13/2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 |
| 地址: | 214206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雙層 繞包外 導體 漏泄 同軸電纜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通訊傳輸領域中通信線纜產品,具體是一種新型雙層繞包外導體漏泄同軸電纜,其工作頻率為100~5000MHz。本發明主要用于通信信號的傳輸、接收和發射,以實現無線信號的通信覆蓋。
背景技術
在通信傳輸領域中,漏泄同軸電纜作為一種重要的信號傳輸介質,其即可作為傳輸線,又可作為信號收發天線,廣泛應用于狹長區域的無線信號盲區覆蓋。同時由于高頻電磁波傳輸信號受漏泄同軸電纜結構及環境影響較為復雜,其產品結構的設計和制造難度較大,一直以來都是同軸電纜生產領域中高技術含量的產品類型。
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通信和射頻傳感信號的使用頻率在不斷提升,高頻信號在復雜環境中的傳輸受限問題日益凸顯,漏泄同軸電纜在特殊環境中的重要作用也日漸被人們關注。
現有結構的漏泄同軸電纜由于制造工藝復雜、生產成本高昂,限制了其廣泛應用。本發明是在現有同軸電纜的絕緣芯線上,變更了其外導體的使用材料,并采用全新的生產工藝方式,極大地降低了該類型產品的生產成本和制造難度,是新型漏泄同軸電纜一種高效、穩定的設計生產方式。
?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制造工藝簡單、機械性能好更的新型雙層繞包外導體漏泄同軸電纜。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的電纜外導體采用銅(鋁)塑復合膜,外導體披覆采用雙層繞包方式,繞包結構為交叉重疊式繞包。
一種新型雙層繞包外導體漏泄同軸電纜,從內到外依次包括沿電纜的中心軸線縱向延伸的中心導體、泡沫絕緣層、外導體和保護套,其中泡沫絕緣層將中心導體和外導體隔開,所述外導體為交叉重疊式繞包結構,外導體上設有饒包形成的四邊形孔。
所述外導體包括一條順時針繞包帶和一條逆時針繞包帶,順時針繞包帶不完全覆蓋泡沫絕緣層,并形成連續的順時針螺旋狀的第一空隙槽;逆時針繞包帶不完全覆蓋泡沫絕緣層,并形成連續的逆時針螺旋狀的第二空隙槽;第一空隙槽被逆時針繞包帶交叉覆蓋,第二空隙槽被順時針繞包帶交叉覆蓋,在第一空隙槽和第二空隙槽均未被覆蓋的區域形成四邊形孔。
所述外導體的順時針繞包帶為銅塑復合膜或鋁塑復合膜,其厚度為0.05毫米至0.10毫米。?
所述外導體的逆時針繞包帶為銅塑復合膜或鋁塑復合膜,其厚度為為0.05毫米至0.10毫米。?
所述四邊形孔為沿軸向周期分布的小孔。
所述的四邊形孔為金屬帶雙層交叉重疊繞包形成,且左右不對稱。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的電纜外導體材料改為銅(鋁)塑復合膜,不僅提高了材料的柔韌性,降低了外導體制造工藝難度,大大提高了漏泄同軸電纜的生產效率;還可實現外導體結構更為輕薄,大量節省了金屬材料成本,提高了電纜的彎曲性能,具有重量輕、柔軟性能好、彎曲半徑小、易于安裝敷設等優點。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⑴?大大減輕外導體重量,節約成本。本發明外導體材料采用銅(鋁)塑復合膜,金屬層厚度僅為原來的1/4,因此能大大節約外導體金屬的重量。
⑵?線身柔軟,生產效率高。本發明由于采用了繞包結構的外導體,具有較好的彎曲性能,其最小彎曲半徑可達到電纜直徑的5倍;相對于原有的軋紋開槽方式,其生產效率是原來的8倍。
⑶?機械性能更好。本發明由于采用了雙層繞包結構的外導體,具有較好柔韌性、抗拉性、抗壓性,提高了電纜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改變了漏泄同軸電纜外導體的外導體制造工藝,采用銅(鋁)塑復合膜雙層繞包方式,降低了制造工藝難度,提高了漏泄同軸電纜的產品生產效率;通過雙層繞包方式,外導體繞包間隙穩定,周期性和一致性好,且可以滿足一次繞包披覆工序,即可實現產品定型,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生產效率;可以通過調整銅(鋁)塑復合膜外導體的寬度及繞包節距,來靈活變更空隙大小間隙的大小和間距,從而適應不同環境和頻率需求。
以下結合一個優化具體實施例,事例性說明及幫助進一步理解發明,但實施例具體細節僅是為了說明發明,并不代表發明構思下全部技術方案,因此不應理解為對發明總的技術方案的限定,一些在技術人員看來,不偏離發明構思的非實質性改動,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術效果的技術特征簡單改變或替換,均屬發明保護范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徑向剖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縱向剖面圖之一。
圖3為本發明的縱向剖視圖之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俊知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江蘇俊知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1588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分析車輛的底盤的狀態的方法以及裝置
- 下一篇:懸架控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