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力交換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15472.2 | 申請日: | 2011-10-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472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9 |
| 發明(設計)人: | 大林和良;坂本章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電裝 |
| 主分類號: | H02J7/00 | 分類號: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康建峰;李春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力 交換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管理設施(例如,住宅或建筑物)與車輛之間電力的交換的電力交換系統。
背景技術
JP-A-2007-330083公開了一種用于執行住宅與電動車輛之間的電力交換的電力交換系統。
住宅配備有用于使車輛電池充電/放電的充電器/放電器和用于控制充電器/放電器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充電器/放電器,使得可以在電力比白天便宜的晚上對車輛電池充電。
此外,控制器控制充電器/放電器,使得可以在電力斷供或短缺期間使車輛電池放電以對住宅供電。為了安全的目的,當用戶不在場時,控制器禁止充電器/放電器對車輛電池充電和放電。此外,控制器基于電池的目標能量和電池內的剩余能量來控制充電器/放電器,使得住宅中的電器的功耗可以保持穩定。
在JP-A-2007-330083中公開的傳統系統中,由于車輛未配備有用于控制車輛電池的充電/放電的控制器,所以車輛側不可能使得住宅側響應于發生在車輛側的充電/放電請求而對車輛電池充電/放電。
此外,如果住宅未配備有控制器,則無法使用傳統系統。
即,僅當住宅配備有控制器和充電器/放電器時,傳統系統才可用于對車輛電池充電/放電。因此,傳統系統缺乏多功能性。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允許設施與車輛之間電力的交換的、具有通用接口的電力交換系統。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電力交換系統管理設施的供電系統與車輛的電池之間電力的雙向交換。該電力交換系統包括:設施側充電器/放電器,設置在所述設施中;車輛側充電器/放電器,設置在所述車輛中并耦合到所述設施側充電器/放電器以在所述供電系統與所述電池之間交換電力;以及車輛側控制器,設置在所述車輛中并被配置成接收關于所述電池的電池信息。所述車輛側控制器具有確定部和設置部。所述確定部確定所述設施是否配備有控制所述供電系統中的配電的設施側控制器。所述設置部基于所述確定部的確定結果來設置所述設施側控制器和所述車輛側控制器中的一個作為電力命令中心。所述電力命令中心基于所述電池信息和關于所述供電系統的設施側信息命令所述設施側充電器/放電器和所述車輛側充電器/放電器中的一個對電池進行充電/放電。
附圖說明
根據以下描述和附圖,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將變得更明顯,在附圖中,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在附圖中:
圖1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電力交換系統的圖;
圖2是示出了根據該實施例的電力交換系統的詳細視圖的圖;
圖3是示出了初級充電器/放電器和次級充電器/放電器的電力轉換模式的圖;
圖4是示出了當在住宅與車輛之間交換電力時由車輛電子控制單元(ECU)執行的處理的圖;
圖5是示出了車輛ECU的操作模式的圖;
圖6是示出了在圖5的第一操作模式中住宅和車輛的每個功能的圖;
圖7是示出了在圖4的步驟S130(S140)處執行的處理的圖;
圖8是示出了在圖5的第二操作模式中住宅和車輛的每個功能的圖;以及
圖9是示出了在圖4的步驟S150處執行的處理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圖1至3描述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電力交換系統。
如圖1和2所示,電力交換系統管理設施100與車輛200之間電力的交換。例如,設施100可以是典型住宅(下文中稱作“住宅100”)。住宅100配備有配電盤110、家用電器120、光伏單元130、主電池140、初級充電器/放電器150、住宅側控制器160、以及通信模塊170。
配電盤110將從電線111供應的商用電(即,AC電)分配給家用電器120等。例如,家用電器120可以包括電熱水器121、家用空調122、冰箱123、電視機124和照明設備125。例如,電熱水器121可以是作為日本的Kansai電力公司的注冊商標的“EcoCute”。“EcoCute”是高能效電熱泵,并且使用從空氣中提取的熱來加熱水。EcoCute使用二氧化碳(CO2)作為制冷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電裝,未經株式會社電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1547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