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組合式人字加荷梁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314569.1 | 申請日: | 2011-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465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繆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繆軍 |
| 主分類號: | E02D33/00 | 分類號: | E02D33/00 |
| 代理公司: | 沈陽亞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史旭泰 |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組合式 人字加荷梁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樁基礎檢測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加荷梁,尤其涉及一種組合式人字加荷梁。
背景技術
目前,工程中樁的檢測由于工作量很大,通常要借助加荷設備才能實施;但是,需要在高山上的送電線路鐵塔基礎或其他相同的地質條件下,進行樁基檢測或是試驗樁基檢測,而大噸位的加荷梁很難運至山頂;由于上述地質條件通常不具備道路等基礎設施,因此施工人員往往要徒步至作業(yè)地點。
然而,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01110093004.5的發(fā)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加荷梁(見圖4),該加荷梁的梁體是由六塊鋼板固定焊接而成,兩側板為自上而下具有傾斜角度設置的;梁體的上下兩塊鋼板相對應的位置設有槽,梁體內設有加筋板;加荷螺桿貫穿設置在槽中,加荷螺桿的兩端均設有螺栓。該加荷梁雖然可以同時完成單根錨桿垂直上拔或多根錨桿垂直上拔工作,以及明顯提高錨桿上拔力檢測的效率;但是,仍存在荷載受力方式不合理的缺點,在遇上樁較深以及樁荷載較大的情況,須相應地增大加荷梁的尺寸;如此以來,會增加檢測工作的難度。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就是針對上述問題,彌補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組合式人字加荷梁;該加荷梁具有結構簡單、受力合理、攜帶方便、適合高山等交通受限環(huán)境作業(yè)的特點。
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彌補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包括梁體,其結構要點是:所述梁體兩側下方斜向分別設置有支腿,所述的支腿上帶有支腳,支腿與梁體豎向中心線所成的兩個夾角相等,且兩支腿與梁體中心線三者位于同一平面;梁體中心豎向上設置有第一通孔。
進一步地,所述的梁體為長方體,其左右兩側的下方斜向分別設置有連接頭,連接頭包括左連接頭和右連接頭;所述的支腿包括左支腿和右支腿,所述的支腳包括左支腳和右支腳;左連接頭、左支腿和左支腳依次相連,右連接頭、右支腿和右支腳依次相連;左支腿與地面之間的夾角等于右支腿與地面之間的夾角相等。即本發(fā)明的加荷梁呈“人”字形,較現(xiàn)有的受力方式更加合理。
為使本發(fā)明的加荷梁更加穩(wěn)固,可在兩支腿或兩支腳之間設置水平的加強梁,該加強梁的帶有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相應;第二通孔內有螺紋。可在左支腿和右支腿上設置套管,使加強梁能夠插接在兩套管之間。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支腿與梁體豎向中心線所成的兩個夾角為45度。
作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的支腿與支腳和連接頭之間均為相互插接。
另外,可在與支腿所在面相鄰的梁體兩側分別設置拉線;使用時,將本發(fā)明加荷梁部件組裝后,形成人字形加荷梁,通過牽引一側的拉線,使加荷梁翻轉至加荷梁中心與檢測樁中心重合,之后兩拉線不再受力。
本發(fā)明有益效果:(1)結構簡單:本發(fā)明加荷梁是由梁體、兩支腿、兩支腳以及加強梁構成;部件少,因此結構簡單。
(2)受力合理:現(xiàn)有的由一根直梁體構成的加荷梁,在作業(yè)時由于中心受力大,易造成彎曲變形、甚至斷裂;而本發(fā)明的人字形加荷梁將受力分散至兩支腿,因此荷載能力非常高。
(3)攜帶方便:可將構成本發(fā)明加荷梁的梁體、兩支腿、兩支腳以及加強梁做成拼接件;因此攜帶時只需將人字形加荷梁拆分,一個人即可背負,而作業(yè)時再將各部件拼接作業(yè)。
(4)適合高山等交通受限環(huán)境作業(yè):正因為本發(fā)明的加荷梁攜帶非常方便,所以對于高山等交通受限環(huán)境的作業(yè)非常適合。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的加荷梁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使用狀態(tài)圖。
圖4是現(xiàn)有加荷梁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支腳、2為加強梁、3為第二通孔、4為支腿、5為連接頭、6為梁體、7為第一通孔、8為樁基、9為加荷螺桿、10為千斤頂、11為螺母、12為附加橫梁、13為拉線。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包括梁體6,其結構要點是:所述梁體6兩側下方斜向分別設置有支腿4,所述的支腿4上帶有支腳1,支腿4與梁體6豎向中心線所成的兩個夾角相等,且兩支腿4與梁體6中心線三者位于同一平面;梁體6中心豎向上設置有第一通孔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繆軍,未經繆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1456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