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旋流池錨桿抗浮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14520.6 | 申請日: | 2011-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465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明(設計)人: | 張中勝;劉埃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五冶集團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1/12 | 分類號: | E02D31/12;E02D5/7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協和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16 | 代理人: | 張恒康 |
| 地址: | 20190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旋流池錨桿抗浮 方法 | ||
1.一種旋流池錨桿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定位
根據設計施工圖在旋流池基底測出旋流池的圓心點,錨桿在池底環形布置,根據圓心點,以不同的徑向距離定出不同半徑處錨桿的位置;根據不同半徑處錨桿的數量,按照環向間距相等的原則,確定每個錨桿的位置;
b、鉆孔
根據設計要求確定錨桿孔徑和錨桿的數量,以及錨入巖石的有效深度;定位后用專業的潛孔鉆設備進行鉆孔;
c、安裝錨桿鋼筋
鉆孔成型后,及時安裝錨桿鋼筋,每個孔放置兩根錨桿鋼筋,安裝時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不小于25mm;放置前事先在兩根鋼筋的底部焊接一個圓形鋼箍,使鋼筋在下入孔中的準確位置,同時使兩根鋼筋之間的間距,鋼筋底部與錨桿孔底之間的距離為50mm,鋼筋采用25t吊車集中吊入旋流池基底、然后就位;
d、放入注漿導管
在放置鋼筋的同時進行灌漿的準備工作,鋼筋放置完畢,隨即放入注漿導管,注漿導管最大外徑采用直徑為50mm的PVC管,注漿導管端頭到孔底距離宜為100mm;同時搭設一個簡易活動腳手架,便于注漿導管提升到一定高度后灌漿使用;
e、灌漿
將錨桿孔清理干凈,排放錨桿孔內積水,使用強度等級為M-50的灌漿料,灌漿前將灌漿料吊入旋流池基底,采用水下導管頂托法灌注,灌漿連續進行,一氣呵成,開灌前作好現場準備及機具檢修,防止產生故障,導管隨灌漿面上升,逐步提升,灌漿面掩埋導管0.5~1m,同時要求將鉆孔預埋的護筒一起扒出;灌漿導管采用4m長的PVC管,灌漿過程中要逐步提升,確保灌漿體灌注密實;
f、錨桿檢測
錨桿施工完后對錨桿的抗拔承載力進行檢測,錨桿豎向抗拔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240KN,按照規范要求,錨桿檢測數量不少于總數的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池錨桿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桿錨入巖石深度大于4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池錨桿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桿錨入旋流池結構底板部分長1.5~1.8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池錨桿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桿孔孔徑為120~150mm。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池錨桿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桿徑向距離為0.8~1.5m,其環形距離為均勻分布。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池錨桿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桿采用直徑為26~30mm的螺紋鋼筋。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池錨桿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桿鋼筋采用HRB335鋼筋。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池錨桿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錨桿端部到錨桿孔底的距離為50~8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五冶集團上海有限公司,未經五冶集團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1452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減少半導體激光器封裝應力的芯片結構
- 下一篇:一種片狀激光放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