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控制深基坑變形的先行素砼墻系統和設計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08665.5 | 申請日: | 2011-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56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賈堅;謝小林;翟杰群;張羽;劉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04 | 分類號: | E02D17/04;E02D29/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陸花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控制 基坑 變形 先行 素砼墻 系統 設計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基坑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控制深基坑變形的先行素砼墻系統和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為緩解土地資源緊張、交通擁擠的狀況,市中心地下空間得到大力開發,出現了大量的深大基坑工程。這些位于城市中心的深大基坑通常四周密布各類地下管線,緊鄰各類建筑設施(如運營地鐵及各類建筑),環境保護要求很高,且施工場地緊張,坑外保護措施較難實施。因而需通過采取措施減少深基坑變形,從而達到控制周圍地層變形,保護周邊環境的目的。
目前控制深基坑變形保護周邊環境主要從控制圍護地下連續墻側向變形及坑內土體隆起入手。對于控制墻體側向變形的方法主要有:一、加強支護體系剛度;二、增大深基坑抗隆起穩定性系數;三、改善被動區土體抗力;四、針對軟土流變特性,利用深基坑空間效應和時間效應進行開挖支護。具體措施有:增加支撐剛度、減小支撐間距、增大圍護地下連續墻厚度及入土深度、坑內土體加固、分塊開挖等。
對于通過控制深基坑圍護地下連續墻變形來保護周邊環境的措施是一直本領域技術人員不斷探研的課題,尤其對于在施工場地緊張條件下控制深基坑變形保護周邊環境的措施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控制深基坑變形的先行素砼墻系統和設計方法,通過采用先行素砼墻控制深基坑施工產生的變形,從而保護深基坑周邊環境安全,尤其適用于施工場地緊張條件情況下。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控制深基坑變形的先行素砼墻系統,包括圍護地下連續墻和若干先行素砼墻,所述先行素砼墻與所述圍護地下連續墻垂直銜接,且所述先行素砼墻與圍護地下連續墻銜接處槽段按T型墻一體成槽澆筑施工,或者,所述先行素砼墻貫穿基坑與兩側圍護地下連續墻垂直銜接。
在上述的控制深基坑變形的先行素砼墻系統中,所述先行素砼墻為在基坑開挖前在基坑內采用地下連續墻施工工藝先行施工的一道素混凝土墻。
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控制深基坑變形的先行素砼墻設計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首先,深基坑開挖前施工地下連續墻圍護結構的同時施工先行素砼墻,使得所述先行素砼墻與圍護地下連續墻垂直銜接,且所述先行素砼墻與圍護地下連續墻銜接處槽段按T型墻一體成槽澆筑施工,或者,所述先行素砼墻貫穿基坑與兩側圍護地下連續墻垂直銜接;
然后,開始深基坑開挖,隨著深基坑開挖,在挖除開挖區域內土層的同時鑿除露出的先行素砼墻的墻體,然后施工支撐體系。
優選地,在上述的控制深基坑變形的先行素砼墻設計方法中,所述先行素砼墻是素混凝土墻。
優選地,在上述的控制深基坑變形的先行素砼墻設計方法中,所述先行素砼墻采用地下連續墻的施工工藝施作。
優選地,在上述的控制深基坑變形的先行素砼墻設計方法中,利用以往工程實測反分析得出的參數,采用三維有限元的分析方法,計算出深基坑開挖產生的圍護地下連續墻變形,調整先行素砼墻設計參數,使深基坑開挖產生的變形達到保護周邊環境的要求。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控制深基坑變形的先行素砼墻系統和設計方法,基坑開挖前,同時施工地下連續墻圍護結構和先行素砼墻,所述先行素砼墻與圍護地下連續墻垂直銜接,通過增設先行素砼墻,增加圍護地下連續墻的側向剛度,特別是抑制開挖面下軟弱土體帶來的圍護地下連續墻下部變形,從而減小地表沉降,有效保護周邊環境安全。同時本發明控制深基坑變形的先行素砼墻系統和設計方法也提供了一種在施工場地緊張條件下可實現的控制基坑變形、保護周邊環境的措施。
附圖說明
本發明控制深基坑變形的先行素砼墻系統和設計方法由以下的實施例及附圖給出。
圖1A~1C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深基坑平面及A-A、B-B剖面示意圖;
圖2A~2C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施工過程示意圖。
1-圍護地下連續墻、2-先行素砼墻、3-開挖面、4-第一道支撐、5-第二道支撐、6-第三道支撐。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對本發明控制深基坑變形的先行素砼墻系統和設計方法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詳細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發明而仍然實現本發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應當被理解為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廣泛知道,而并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0866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航空遙感集成系統檢校裝置及方法
- 下一篇:海藻纖維混紡阻燃服裝面料及生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