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正交頻分多工系統中處理雙極正交預編碼的方法及其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08530.9 | 申請日: | 2011-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476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9 |
| 發明(設計)人: | 任宇智;馮世邁;鐘元暉;蘇炫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7/26 | 分類號: | H04L27/26;H04L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正交 頻分多工 系統 處理 預編 方法 及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于一種用于一無線通訊系統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尤指一種用于多輸入多輸出正交頻分多工系統,用來處理雙極正交預編碼的方法及其通訊裝置。
背景技術
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the?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3GPP)為了改良通用移動電信系統(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UMTS),制定了具有較佳效能的長期演進(Long?Term?Evolution,LTE)系統,其支持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第八版本(3GPP?Re-l8)標準及/或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第九版本(3GPP?Rel-9)標準,以滿足使用者日益增加的需求。長期演進系統被視為提供高數據傳輸率、低潛伏時間、封包最佳化以及改善系統容量和覆蓋范圍的一種新無線接口及無線網絡架構,包含有由多個演進式基站(evolved?Node-Bs,eNBs)所組成的演進式通用陸地全球無線接入網絡(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E-UTRAN),其一方面用以與客戶端進行通訊,另一方面用以與處理非接入層(Non?Access?Stratum,NAS)控制的核心網絡進行通訊,而核心網絡包含伺服網關器(serving?gateway)及移動管理單元(Mobility?Management?Entity,MME)等裝置。
先進長期演進(LTE-advanced,LTE-A)系統為長期演進系統的進階版本,其包含有載波集成(carrier?aggregation)、協調多點傳送/接收(coordinated?multipoint?transmission/reception,CoMP)以及多輸入多輸出(multi-input?multi-output,MIMO)等先進技術,以延展頻寬、提供快速轉換功率狀態及提升小區邊緣效能。為了使先進長期演進系統中的客戶端及演進式基站能相互通訊,客戶端及演進式基站必須能支持為了先進長期演進系統所制定的標準,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第十版本(3GPP?Rel-10)標準或較新版本的標準。
進一步地,在多種多輸入多輸出方法中,發射分集(transmit?diversity)被視為可克服信道衰減的一有效且經濟的方法。為了實現發射分集,傳送端需配置有多個天線,接收端所配置天線的數量則不受限制。因此,在使用發射分集克服信道衰減的情形下,可于接收端使用一根天線來降低接收端的復雜度。進一步地,實現發射分集的方式是未有所限,舉例來說,可使用空時編碼(space-time?coding,ST?coding)或空頻編碼(space-frequency?coding,SF?coding)來實現發射分集。以空時編碼來說,由于基于正交碼的空時編碼可進一步降低其復雜度,已成為目前較為受歡迎的空時編碼方式。正交碼可針對兩個或多個發射天線來設計,其優點為傳送端可在不需要信道信息的情形下使用正交碼,接收端也僅需要使用線性處理即可正確地還原由正交碼所編碼的數據。另一方面,通過結合正交頻分多工(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基于正交碼的空頻編碼亦可用來實現發射分集。在此情形下,發射分集不僅可克服平坦信道衰減(flat?channel?fading),也可克服選擇性信道衰減(selective?channel?fading)。需注意的是,通過適當的修改,空時編碼亦可與正交頻分多工結合來實現發射分集。當正交頻分多工結合多輸入多輸出時,可被稱為多輸入多輸出正交頻分多工(MIMO?OFD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0853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