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鏡頭機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308374.6 | 申請日: | 2011-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487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江政南 | 申請(專利權)人: | 佳能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7/04 | 分類號: | G02B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yè)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揮;常大軍 |
| 地址: | 中國臺灣***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鏡頭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鏡頭機構,且特別涉及一種多套筒的鏡頭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數碼攝像機構已廣泛應用于各種數碼產品,例如,數碼相機、數碼攝影機、移動電話、個人數碼助理(PDA)等。數碼攝像機構包含一鏡頭機構與一影像傳感器。鏡頭機構可將影像聚焦于影像傳感器,再由影像傳感器將光學影像信號轉換成電子信號。
傳統(tǒng)的鏡頭機構包括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其中,第一套筒包括一導銷,而第二套筒具有一導槽,通過導銷滑動于導槽,使第一套筒進行一直線運動以改變焦距。
然而,第一套筒的導銷必須與第二套筒的導槽保持連接,以規(guī)范第一套筒的運動路徑。由于導銷必須與導槽保持連接,因此也受限了第一套筒的運動路徑,使光學變焦路徑的長度無法進一步增長。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鏡頭機構及應用其的影像擷取裝置,一實施例中,在增長光學變焦路徑的情況下,套筒的運動路徑仍可受到規(guī)范。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鏡頭機構。鏡頭機構包括一第一套筒、一第二套筒及一第三套筒。第二套筒具有一第一導槽且包括一第一導銷。第三套筒具有一第二導槽及一第二導銷。其中,第一套筒可轉動地套設于第三套筒外,第二套筒相對第三套筒可直進但不可轉動地設于第三套筒內且第二套筒的第一導銷沿第三套筒的第二導槽滑動,第三套筒的第二導銷沿第二套筒的第一導槽滑動。當第二套筒的第一導銷脫離第三套筒的第二導槽時,第三套筒的第二導銷沿第二套筒的第一導槽滑動。當第三套筒的第二導銷脫離第二套筒的第一導槽時,第二套筒的第一導銷沿第三套筒的第二導槽滑動,使第二套筒相對第三套筒可直進但不可轉動地設于第三套筒內。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附圖說明
圖1繪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的剖視圖;
圖2繪示圖1的鏡頭機構的分解圖;
圖3繪示圖2的第二套筒及第三套筒處于收合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4繪示圖2的第二套筒及第三套筒處于廣角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5繪示圖2的第二套筒及第三套筒處于望遠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6繪示圖2的第二套筒的展開示意圖;
圖7繪示圖2的第一套筒的展開示意圖;
圖8繪示圖7的第三導槽與圖6的第四導槽所定義的光學變焦路徑的示意圖;
圖9A繪示圖2的鏡頭機構組裝于一收合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9B繪示圖9A的第一導銷位于圖7的第三導槽的示意圖;
圖10A繪示圖9A的鏡頭機構處于一廣角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10B繪示圖10A的第一導銷位于圖7的第三導槽的示意圖;
圖11A繪示圖10A的鏡頭機構變換至望遠狀態(tài)的中間過程的剖視圖;
圖11B繪示圖11A的第一導銷位于圖7的第三導槽的示意圖;
圖11C繪示圖11A的第三導銷位于圖6的第四導槽的示意圖;
圖12A繪示圖11A的鏡頭機構變換至望遠狀態(tài)的剖視圖;
圖12B繪示圖12A的第三導銷位于圖6的第四導槽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結構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體的描述:
請參照圖1,其繪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影像擷取裝置的剖視圖。影像擷取裝置100’是各種具有光學取像鏡頭功能的電子裝置,例如,數碼相機、數碼攝影機、移動電話、個人數碼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等。影像擷取裝置100’包括鏡頭機構100及至少一透鏡140。透鏡140例如是凹透鏡或凸透鏡。
如圖1所示,鏡頭機構100包括第一套筒110、第二套筒120及第三套筒130。透鏡140可配置于第二套筒120內。通過轉動第一套筒110,可帶動第二套筒120改變透鏡140的位置,使第二套筒120變換于收合(close)位置、廣角(wide)位置與望遠(tele)位置之間。其中,第一套筒110可繞Z軸向轉動,Z軸向例如是光軸方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佳能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佳能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0837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