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測試能量生成器或能量消耗器的方法和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07889.4 | 申請日: | 2011-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655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明(設計)人: | 諾伯特·尼澤爾;約爾格·詹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科孚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0 | 分類號: | G01R31/00;G01R31/34;G01R31/40;G01R3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權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許偉群;郭放 |
| 地址: | 德國***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測試 能量 生成器 能量消耗 方法 電路 | ||
1.一種用于測試能夠連接到電能量供給網的能量生成器或能量消耗器的方法,其中能量生成器或能量消耗器連接到連接點(P)上,并且其中存在轉換器電路(29),借助該轉換器電路能夠影響在連接點(P)上的電壓(Vpcc),其特征在于,轉換器電路(29)通過變壓器(30)或扼流圈與連接點(P)連接,存在由扼流圈(31)和第一開關(32)構建的串聯電路,并且該串聯電路與連接點(P)連接,以時間上彼此協調的方式首先將第一開關(32)閉合并且影響轉換器電路(29),使得在連接點(P)上的電壓(Vpcc)具有所期望的值,并且隨后將第一開關(31)斷開(圖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開關(32)的閉合導致連接點(P)上的電壓(Vpcc)的降落,并且在該降落通過轉換器電路(29)的影響抵消。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開關(32)的斷開導致在連接點(P)上的電壓的升高。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轉換器電路(29)被影響為使得在連接點(P)上的電壓(Vpcc)從所升高的值下降到所期望的值。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時間上彼此協調的方式使第一開關(32)暫時地閉合。
6.一種用于測試能夠連接到電能量供給網的能量生成器或能量消耗器的電路(10),其中能量生成器或能量消耗器連接到連接點(P)上,并且其中存在轉換器電路(29),借助該轉換器電路能夠影響在連接點(P)上的電壓(Vpcc),其特征在于,轉換器電路(29)通過變壓器(30)或扼流圈與連接點(P)連接,存在由扼流圈(31)和第一開關(32)構建的串聯電路,并且該串聯電路與連接點(P)連接,以及存在控制裝置和/或調節裝置(34),由所述控制裝置和/或調節裝置以時間上彼此協調的方式首先將第一開關(32)閉合并且影響轉換器電路(29),使得在連接點(P)上的電壓(Vpcc)具有所期望的值,并且隨后由所述控制裝置和/或調節裝置將第一開關(31)斷開(圖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路(10),其中控制裝置和/或調節裝置(34)設計為影響轉換器電路(29),使得在連接點(P)上的電壓(Vpcc)從升高的值降低到所期望的值。
8.一種用于測試能夠連接到電能量供給網的能量生成器或能量消耗器的方法,其中能量生成器或能量消耗器連接到連接點(P)上,并且其中在連接點(P)上存在電壓(Vpcc),其特征在于,存在由扼流圈(31)和第一開關(32)構建的串聯電路,并且該串聯電路與連接點(P)連接,存在由扼流圈(42)和第二開關(43)構建的并聯電路,并且該并聯電路與連接點(P)連接,串聯電路被施加以大于在連接點(P)上的電壓(Vpcc)的電壓,并且以時間上彼此協調的方式一方面將第一開關(32)閉合使得在連接點(P)上的電壓(Vpcc)升高,而另一方面將第二開關(43)斷開(圖2)。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存在轉換器電路(29),其與所述并聯電路連接,并且借助所述轉換器電路能夠影響在連接點(P)上的電壓(Vpcc),并且其中以時間上彼此協調的方式一方面閉合第一開關(32)而另一方面影響轉換器電路(29),使得在連接點(P)上的電壓(Vpcc)轉變到升高的值。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首先斷開第二開關(43),隨后閉合第一開關(32)并且之后影響轉換器電路(29),使得所述電壓(Vpcc)轉變到所述升高的值。
11.根據權利要求8至10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斷開第一開關(32),使得在連接點(P)上的電壓(Vpcc)下降,并且其中第二開關(43)以時間上協調的方式隨著第一開關(32)的斷開而閉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科孚德有限公司,未經科孚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07889.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