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剛性印制電路板噴印負壓供墨系統和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07634.8 | 申請日: | 2011-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420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寶;阮偉明;朱浩;殷勝利;王中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銳畢利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41J2/175 | 分類號: | B41J2/175 |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協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解文霞 |
| 地址: | 224056 江蘇省鹽城市高***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剛性 印制 電路板 噴印負壓供墨 系統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剛性印制電路板噴印設備,具體涉及用于剛性印制電路板噴印設備的一種負壓供墨系統和方法。
背景技術
剛性印制電路板噴印設備屬于一種噴墨系統,在噴墨系統中,供墨系統是一項關鍵技術,它提供的負壓的大小及穩定性將直接影響系統噴墨的質量。
現有剛性印制電路板噴印供墨方式為液位差虹吸供墨方式,墨盒高度低于噴頭高度,利用噴頭和墨盒之間的液位差形成噴頭處的墨水負壓保持狀態。
目前主要問題:1供墨系統內的墨水壓力處于大氣壓常壓狀態,無法裝載管路真空除氣裝置,使得管路內易形成氣泡,導致噴頭處的墨水負壓保持不穩,影響供墨穩定性;2因該供墨方式原理所限定,墨盒安裝位置在垂直于水平面方向將低于噴頭位置,所以,必須將墨盒安裝于噴印機工作臺運動范圍以外,導致墨管過長,供墨阻尼加大,影響供墨穩定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負壓供墨系統和方法,克服了傳統供墨方法中管路易形成氣泡,噴頭負壓不穩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發明的一種負壓供墨系統包括真空泵、真空發生器、墨盒、噴頭、供墨泵和墨水瓶;
所述墨盒包括盒體、通氣口、出墨口、供墨口和浮子開關,所述通氣口位于所述盒體上部,所述出墨口位于所述盒體下部,所述供墨口位于所述盒體中部,與所需液位基本持平,所述浮子開關設置在盒體內;
所述真空泵的吸氣口與空氣相通,真空泵的排氣口與所述真空發生器的供氣口相連,所述真空發生器的真空口與所述通氣口相連,所述出墨口與所述噴頭相連,所述噴頭位于所述墨盒下方,所述供墨泵的出口與所述供墨口相連,所述墨水瓶與所述供墨泵的入口相連;
所述墨盒是封閉的;
以上裝置通過管路連接。
本發明的一種負壓供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啟動供墨泵向頭墨盒供墨,頭墨盒內的浮子開關控制供墨泵使頭墨盒內墨水液位穩定;
噴頭噴嘴的墨水距頭墨盒內墨水的液位差穩定在H,頭墨盒內所需真空度為P,且P=-0.01H;
啟動真空泵和真空發生器,調節真空泵工作電流使頭墨盒內達到所需真空度;
噴頭驅動工作,墨水穩定噴出;
所述液位差H選自60~400mm,優選200~300mm,相應的真空度P選自-0.6~-4kPa,優選-2~-3kPa;
所述供墨泵的墨水流速選自300~450ml/min。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負壓供墨系統和方法,利用墨水自身重力和真空發生器產生的真空度維持噴頭處負壓狀態,通過頭墨盒內墨水液位及真空度的控制保證噴頭處的穩定負壓。與傳統的負壓供墨系統相比具有墨路短,供墨穩定性高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負壓供墨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負壓供墨系統包括真空泵1、真空發生器2、墨盒3、噴頭4、墨水瓶5、供墨泵6和過濾器7;
所述墨盒3包括盒體31、通氣口32、出墨口33、供墨口34和浮子開關35,所述通氣口32位于所述盒體31上部,所述出墨口33位于所述盒體31下部,所述供墨口34位于所述盒體31中部,與所需液位基本持平,所述浮子開關35設置在盒體31內;
所述真空泵1的吸氣口與空氣相通,所述真空泵1的排氣口與所述真空發生器2的供氣口相連,所述真空發生器2的真空口與所述通氣口32相連,所述出墨口33與所述噴頭4相連,所述噴頭4位于所述墨盒3下方,所述供墨口34與所述過濾器7相連,所述過濾器7與所述供墨泵5出口相連,所述墨水瓶6與所述供墨泵5入口相連;
所述墨盒3是封閉的;
以上裝置通過管路連接。
依照上述實施例,本發明的負壓供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啟動供墨泵向墨盒供墨,墨盒內的浮子開關控制供墨泵使墨盒內墨水液位穩定;
噴頭的墨水距墨盒內墨水的液位差穩定在300,頭墨盒內所需真空度為-3kPa;
啟動真空泵和真空發生器,調節真空泵工作電流使頭墨盒內達到-3kPa;噴頭驅動工作,墨水穩定噴出;
所述供墨泵的墨水流速為350ml/min;
所述真空泵選自最大工作真空-26.7kPa,最大工作電流0.5A。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銳畢利實業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銳畢利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0763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放射治療用物理補償器及其專用安裝板
- 下一篇:帶投影功能的車載DV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