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桑蠶幼蟲培育蛹蟲草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06713.7 | 申請日: | 2011-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401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9 |
| 發明(設計)人: | 賈俊強;桂仲爭;吳瓊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1/04 | 分類號: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樓高潮 |
| 地址: | 212003***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桑蠶 幼蟲 培育 蟲草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用菌栽培領域,涉及蛹蟲草的人工培育方法,特指以活體桑蠶幼蟲為寄主栽培蛹蟲草的方法。
背景技術:
蛹蟲草亦稱北冬蟲夏草或北蟲草,是一種國內外公認的既可食用又可藥用的真菌,是寄生于夜蛾科等蛹體上一種蟲草。研究表明,蛹蟲草有效化學成分的種類及含量與冬蟲夏草相同或相似,對人體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它們均含有蟲草酸、蟲草素、蟲草多糖、SOD酶和麥角甾醇等生物活性物質,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腫瘤、抗氧化、抗疲勞、抗輻射、降血糖、降血脂和延緩衰老等作用(韋會平等,2004)。
與冬蟲夏草相比,蛹蟲草對生長環境的要求較低,人工培養可行。國內外已有一些關于蛹蟲草栽培技術成果的公開報道。例如在我國公開和授權的專利包括:“蛹蟲草等蟲草的人工培養方法(公開號CN1167825)”,將蛹蟲草菌株接種于以蠶蛹的組成成分為主要成分的液體培養基上,或用人工飼料無菌養蠶法得到的蠶蛹上,在適當的環境下培養成具有子實體的蛹蟲草;“蠶蛹蟲草的人工培育方法(公開號CN1034390)”,將蛹蟲草菌接種于培養基上,置一定的溫、濕、光條件下培養,數天后再將經過體表消毒的蠶蛹加入,或將該菌制成菌液,注入蛹體中,然后繼續培養,數天后即可獲取蠶蛹蟲草子實體;“蛹蟲草的快速高產人工培育方法(公開號CN1092105)”,將蛹蟲草菌的分生孢子制成孢子懸濁液,用昆蟲針或類似物蘸取菌液,刺入蠶蛹,待營養菌絲在體內充分生長,蠶蛹僵硬后,用多孔的材料在其上覆蓋一層或將僵蛹插入有孔易保濕的材料上,在適當的溫度、濕度、光線下培養即可獲取大量的蛹蟲草;“蛹蟲草菌高產栽培方法(公開號CN1200403)”,以優質稻米加營養液為培養基,在pH8-8.5、溫度23±2℃,培養蛹蟲草子實體,成活率及出子實體率100%;“蛹蟲草的一種高效培育方法(公開號CN101182471)”,將發酵后形成的蛹蟲草菌絲體接種到經過體表消毒處理的蠶蛹或大米培養基上,繼續培養,置一定的合適的溫度、濕度和必要的通風、光照管理,數天后即可獲取大量蛹蟲草子實體;“一種蠶蛹蟲草的培育方法(公開號CN101215527)”,以家蠶蛹為宿主,人工接種蛹蟲草菌,模擬蛹蟲草自然生態環境,人工培育而成,接種成功率、接種后的僵化率達95%以上,子實體的長出率達90%以上;“一種活體蠶蛹栽培蛹蟲草的方法(公開號CN101720627A)”,蛹蟲草菌種通過注射的方法接入活體蠶蛹體內,在18-25℃的培養室培養10-15天;12天開始增加光照,促進子實體形成。目前有關蛹蟲草培育的國內外專利中,主要用蠶蛹、大米和人工合成培養基培育蛹蟲草。
大米和人工合成培養基培育的蛹蟲草子實體有子座而無菌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療保健功效和商品價值,而用蠶蛹培育的蠶蛹草雖有子座和菌核,但蠶蛹是蠶經過吐絲結繭而產生的,占5齡蠶體質量約40%(w/w)的絲腺蛋白未能被蛹蟲草菌利用。5齡桑蠶幼蟲體內含有大量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質如:黃酮(具有抑菌和抗氧化等作用)和1-脫氧野尻霉素(具有降血糖作用)(賀偉強等,2005),若能用5齡桑蠶幼蟲培育蛹蟲草,則能有效提高蛹蟲草的藥理價值,同時,采用桑蠶幼蟲作栽培材料較蠶蛹所需工時短、節省勞動力、成本低,對我國蠶業的綜合利用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具有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迄今為止,尚未檢索到采用桑蠶幼蟲培育蛹蟲草的專利,僅有少量以研究論文的形式進行報道,如:潘中華(2001)用5齡2~7天桑蠶幼蟲培育蠶蟲草,接種后在22℃進行培養,僵化率為48%~80%,菌種衰退明顯;溫魯等(2004)和朱芬娣等(2005)研究了4齡起蠶、5齡起蠶和5齡2~6天的桑蠶幼蟲感染蛹蟲草菌種情況,結果發現,5齡起蠶至5齡2~4天的桑蠶幼蟲感染蛹蟲草菌種效果比較理想,僵化率可以達到80%左右。盡管有少量利用桑蠶幼蟲培育蛹蟲草的研究報道,然而利用桑蠶幼蟲培育蛹蟲草的技術尚不成熟,難以推廣,主要存在的缺點為:蛹蟲草寄主均選擇生長時期為4齡~5齡6天的桑蠶幼蟲,此生長時期的桑蠶幼蟲體內的絲腺蛋白沒有完全形成,影響蛹蟲草活性物質的積累,此外,因其體內存有大量的腸道微生物,易造成污染,僵化率低;在培養的過程中,有結繭化蛹現象,造成資源浪費。
本發明采用活體熟蠶(此時體內絲腺蛋白最高且無腸道菌)作為寄主,培育蛹蟲草,這在國內外尚未見相關報道以及專利公開;同時,本發明采用的培養方法具有桑蠶絲腺蛋白利用率高、僵化率高(達90%以上)、實驗重現性好以及易于操作等優點,適用于大規模栽培,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和缺陷,提供一種利用桑蠶幼蟲高效培育蛹蟲草的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科技大學,未經江蘇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0671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