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林地豬苓槽型坑地栽培技術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305294.5 | 申請日: | 2011-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989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張立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柞水縣深谷豬苓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
| 主分類號: | A01G1/04 | 分類號: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1400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林地 豬苓 槽型坑 栽培技術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菌類中藥材人工栽培技術。具體的講,就是利用林地將野生豬苓轉變為人工栽培的一種菌類中藥材人工栽培方法。具有集中連片,擴大規模,提高產量的優勢。
二、背景技術:
豬苓是一種野生菌類藥材,隨著對豬苓利用開發的研究,對豬苓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單靠野生資源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近幾年科研部門對豬苓的人工栽培技術有過很多研究,主要采用坑栽,由于坑栽和野生生長形式是一樣,隨然也成功,但產量很低,達不到提高產量的目的。
本發明的特點為變坑栽為槽栽,發揮菌材群體作用,槽栽產量比坑栽產量每平方米提高一倍多。改坑型栽培為槽型栽培,可提高地面利用率30%以上、提高產量一倍以上。成本可降低20%左右。
三、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背景技術的不足,而提供的是一種降低成本、節約用地、提高產量的豬苓栽培技術。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選擇場地,進行菌枝培養,用菌枝進行菌材培養,利用培養好的菌材進行槽型坑地栽培。
所述選擇場地是選用1000-1500米海拔半陰半陽地帶的次生小灌木薪炭林進行栽培,為豬苓生長創造有利的條件。
所述培養菌枝是選擇直徑1.5-2厘米的殼斗科植物及其他闊葉樹的新鮮樹枝,斜砍成10厘米長小節,挖直徑50-60厘米、深30厘米的培養坑,先鋪一層樹葉,將砍好的樹枝一根靠一根地擺在樹葉上,然后將蜜環菌種均勻擺在樹枝間,蓋一薄層土壤,上面再鋪樹葉培養第一層,如此相同的方法培養1-5層,最后坑頂覆土2-3厘米厚,用樹葉覆蓋培養坑進行菌枝培養。
所述培養菌材是選擇殼斗科植物及其他闊葉樹3-10厘米較粗的樹枝,鋸成30厘米長,在其兩面每隔1-1.5寸用斧砍兩排魚鏻口,挖槽型坑,坑底先鋪一層濕潤樹葉(2厘米厚),再將菌材擺在坑底,兩根材中間夾入2-3段培養好的菌枝,蓋一層薄土,然后用上法繼續培養5-7層,最后坑頂蓋上3寸厚,表面再蓋一層樹葉保濕,約兩個月菌材可培養好,即可用來栽培豬苓。
所述栽培方法是采用深30厘米、寬80厘米、長3米(根據地形而定可以延長)的槽型坑進行栽培,在槽底先鋪一層半腐爛的潮濕樹葉和樹枝,每平方米平放入1-3根菌材,將小塊豬苓菌核(即豬苓種)貼放在菌材的魚鱗口上和菌材的兩端,或菌索密集處。使苓種斷面和蜜環菌緊密結合,再蓋一層較厚樹葉、樹枝,然后,覆蓋細土10-15厘米,穴頂蓋枯枝落葉,稍高出地面,使呈龜背形,以利排水。
四、具體實體方式
1.選擇場地
(1)采用林下豬苓槽型坑地栽培方法,選擇1000-1500米海拔半陰半陽地帶的次生小灌木薪炭林進行栽培,用自然落葉成為蜜環菌所需營養的不斷來源,為豬苓生長創造有利的條件。
2.菌材培養
(1)菌種:選直徑0.5-1.5厘米的殼斗科植物樹種的枝條,切成3厘米小節,伴入與其體積3∶1的麥麩,加水拌濕,裝入廣口瓶,高壓滅菌后接入蜜環菌菌種,約50-60大蜜環菌3級種即可長成,用來培養菌枝。
(2)培養菌枝:選擇直徑1.5-2厘米的殼斗科植物及其他闊葉樹的新鮮樹枝,斜砍成10厘米長小節,挖直徑50-60厘米、深30厘米的培養坑,鏟平坑底,先鋪一層樹葉,將砍好的樹枝一根靠一根地擺在樹葉上,然后將準備好的蜜環菌種均勻擺在樹枝間。蓋一薄層土壤;并填滿空隙,上面可鋪樹葉培養第二層,如此相同的方法培養1-5層,最后坑頂覆土3-3厘米厚,用樹葉覆蓋培養坑,約兩個月左右樹枝即可長滿蜜環菌索,稱作菌枝,用來培養菌材。
(3)培養菌材:選擇上述培養菌枝樹種3-10厘米較粗的樹枝,鋸成1尺長,在其兩面每隔1-1.5寸用斧砍兩排魚鏻口,砍破皮到木質部。挖直徑50-60厘米,深30-10厘米的坑,坑底先鋪一層濕潤樹葉(1指厚),將砍好的木材一根靠一根平擺在坑底,兩根材中間夾入2-3段培養好的菌枝,蓋一層薄上,然后用上法繼續培養5-7層,最后坑頂蓋上3寸厚,表面再蓋一層樹葉保濕,常澆水保持濕度,約兩個月菌材可培養好,即可用來栽培豬苓。
3.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1)選擇種苓
應選擇生活力旺盛的豬苓菌核作種苓。灰苓年幼生活力強,斷面菌絲白色,含水分大,萌發新苓多,是最佳的種苓;黑苓也可作種苓,但應選擇具有彈性、端面菌絲白色或微黃色、新鮮無霉變,未干燥的菌核;菌核無彈性,端面菌絲黃色,體內有許多空腔的老苓不宜作種苓。而幼嫩的白苓極易霉變腐爛,也不能作種苓。菌枝未培養好,挖到種苓后可埋入沙土中數月,不影響種苓生活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柞水縣深谷豬苓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未經柞水縣深谷豬苓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0529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