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監測金屬檢測系統的操作的方法以及金屬檢測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05035.2 | 申請日: | 2011-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658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明(設計)人: | S·麥克亞當 | 申請(專利權)人: | 梅特勒-托利多安全線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V3/00 | 分類號: | G01V3/00;G01V3/10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陳松濤;夏青 |
| 地址: | 英國曼*** | 國省代碼: | 英國;GB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監測 金屬 檢測 系統 操作 方法 以及 | ||
1.一種用于監測金屬檢測系統的操作的方法,所述金屬檢測系統包括平衡線圈系統(2),所述平衡線圈系統(2)具有連接到發射器單元(1)的發射器線圈(21),所述發射器單元(1)提供具有固定或者可變發射器頻率(fTX)的發射器信號(s1),所述平衡線圈系統(2)還具有向接收器單元(3)提供輸出信號(s22,s23)的第一接收器線圈和第二接收器線圈(22,23),所述輸出信號(s22,s23)在所述金屬檢測系統平衡時彼此補償,其特征在于,將具有所述發射器頻率(fTX)的載波信號(s01,s1)以及具有監測頻率(fMON)的監測信號(s3)提供到調制單元(15),所述調制單元(15)抑制所述載波信號(s1,s1’)并且提供調制后的監測信號(s300),所述調制后的監測信號(s300)被供給到與所述接收器線圈(22;23)中的至少一個接收器線圈感應耦合的監測線圈(24),在提供解調后的監測信號(s30)的解調單元(34)中對所述接收器線圈(22;23)中的所述至少一個接收器線圈的輸出信號(s22,s23)進行解調,將所述解調后的監測信號(s30)在相位和/或幅值上與基準進行比較,并且如果測量的偏差超出給定的閾值,則提供警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監測頻率被選擇為大于由在所述金屬檢測系統的操作期間測量的對象感應到所述平衡線圈系統(2)的產品信號的頻率范圍。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基準單元(11)向分頻器單元(14)提供基準頻率信號(s0),所述分頻器單元(14)提供具有所述監測頻率(fMON)的所述監測信號(s3),所述監測頻率(fMON)在50Hz和1000Hz之間的范圍中,優選在500Hz和700Hz之間的范圍中。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從向所述發射器線圈(21)供應所述發射器信號(s1)的功率放大器(13)的輸出獲得所述載波信號(s1),或者其中從諸如頻率合成器等信號源(12)獲得所述載波信號(s01),所述信號源(12)向所述功率放大器(13)提供基準頻率。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調制單元(15)是提供用于一個或者兩個邊帶的項以及用于被消除的所述載波信號的項的單邊帶調制器或者雙邊帶調制器,以使得向所述監測線圈(24)僅供應一個邊帶或兩個邊帶。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器線圈(22,23)利用一個尾部彼此連接并且利用另一尾部連接到平衡變壓器(31)的兩個相同中心抽頭初級繞組的相應尾部,所述平衡變壓器(31)具有兩個相同中心抽頭次級繞組,所述兩個相同中心抽頭次級繞組的尾部連接到放大器(32),所述放大器(32)優選經由濾波器單元(33)向所述解調單元(34)發送放大后的信號,所述解調單元(34)提供至少所述解調后的監測信號(s30)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將所述解調后的監測信號(s30)的所述同相分量和所述正交分量和/或相關的相位角與在所述金屬檢測系統的最終測試期間測量和存儲的相應值進行比較,已經為所述相應值提供了至少不應該在所述金屬檢測系統的正常操作期間被超出的閾值。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將所述載波信號(s01,s1)的所述同相分量和所述正交分量提供到所述解調單元(34)作為基準,以用于解調目的并且用于測量所述解調后的監測信號(s30)的所述同相分量和所述正交分量和/或相關的相位角,和/或使用所述監測信號(s3)作為基準,以用于測量所述解調后的監測信號(s30)的所述同相分量和所述正交分量和/或相關的相位角的偏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梅特勒-托利多安全線有限公司,未經梅特勒-托利多安全線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0503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