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應用于移動通信終端的POS刷卡支付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04052.4 | 申請日: | 2011-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028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歡;潘成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南天數據資訊服務有限公司;上海華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7G1/14 | 分類號: | G07G1/14;H04M1/72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1120 重慶市北部新區高新園***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應用于 移動 通信 終端 pos 刷卡 支付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應用于移動通信終端的外接刷卡支付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通過利用普通手機作為信息發布平臺在移動或固定環境中可方便實現POS刷卡或轉帳的外接支付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電子支付系統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基于互聯網的線上支付、基于POS機的線下支付,以及基于一些基于智能手機的手機支付。
其中,線上支付存在眾所周知的病毒及黑客入侵等不安全因素。當然,其另一個局限就是線上支付需要用戶依仗臺式機或筆記本電腦這些不易攜帶,或者攜帶不方便的操作終端。線上支付通常比較適合面向網上商店的網購金融交易支付,而對在實體店里進行的銀行卡及其相關支付,現在多數還是通過線下的POS機刷卡以及個別目前剛剛問世的具備支付功能的智能手機來實現。
然而,目前POS機設備的成本以及其維護費用較高,而且POS機設備的體積相對也比較大,即便是可移動式的POS機設備使用起來也非常笨重。雖然,上述這種缺陷被目前剛剛問世的一些具備支付功能的智能手機所彌補,但這些智能手機大多通過手機內部軟件來實現網絡電子支付,由于智能手機本身也被視為一種具備移動聯網功能的小型PC機,故也會有類似線上支付的病毒及黑客方面的安全風險,同時,由于這種智能手機本身就對終端的軟硬件具備一定的要求,所以只限于一部分廠商和型號的智能手機可以采用手機支付這種方式,繼而無法在所有手機上進行推廣,普及性較差。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通過利用普通手機作為信息發布平臺在移動或固定環境中可方便實現POS刷卡或轉帳的外接支付裝置。該裝置可以解決上述手機支付的技術和安全問題,并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將手機POS刷卡或轉帳在現有普通手機上得到普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應用于移動通信終端的POS刷卡支付裝置,包括:
一MCU處理器;
一從磁卡記錄信息的磁條或芯片采集卡片信息的磁卡讀取模塊;
一將所采集的卡片信息轉換成交易數據的磁頭解碼模塊;
一通過手機音頻接口接收用戶在手機上輸入的信息并將信息轉換成數據傳輸給MCU處理器的DTMF解碼模塊;
一經MCU處理器數據整合,將從磁卡采集的交易數據與DTMF解碼模塊獲得的手機輸入數據進行打包并加密的數據打包和加密模塊;
一將打包加密后的交易數據調制在音頻信號上的調制/解調模塊;
一通過手機音頻接口控制手機撥打指定的IVR數據接收平臺電話的語音撥號模塊;
一用來向DTMF解碼模塊傳輸手機輸入信息,以及將調制成音頻信號的交易數據通過傳輸給手機并借手機天線發送給IVR數據接收平臺的手機音頻接口插頭;
一用來實時向用戶反饋刷卡狀態信息的信號提示模塊;
一用來給裝置提供電源的電源管理模塊。
上述方案中,所述裝置還設有一用來對數據打包和加密模塊中的安全密鑰進行管理、存儲以及更新的安全模塊。
上述方案中,所述磁卡讀取模塊為磁條卡讀頭、IC卡讀頭、非接觸IC卡讀頭。
上述方案中,所述磁頭解碼模塊為通過MCU處理器內部實現的軟件功能塊或硬件的解碼電路。
上述方案中,所述數據打包和加密模塊采用DES、3DES和AES加密方法。
上述方案中,所述調制/解調模塊采用FSK、PSK、ASK調制/解調方法。
上述方案中,所述信號提示模塊包括LED指示燈、顯示屏和/或揚聲器。
本發明裝置在實際應用中的有益效果如下:
1.手機不需要任何本身以外的內置軟件。
2.刷卡器通過音頻接口接收用戶在手機上輸入的信息。
3.所有的信息加密后最后通過手機的音頻信道傳輸到平臺。
4.在不內置手機軟件的情況下,該裝置還可以通過支持語音撥號功能的手機通過語音撥號指令去控制該手機撥打指定的平臺號碼。
5.設置安全模塊通過對密鑰進行實時管理和替換可降低設備在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安全風險。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POS刷卡支付裝置的結構框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POS刷卡支付裝置在具體支付系統中的應用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南天數據資訊服務有限公司;上海華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南天數據資訊服務有限公司;上海華互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0405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