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物-土壤滲濾處理污水的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03151.0 | 申請日: | 2011-10-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302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0 |
| 發明(設計)人: | 席北斗;王雷;張列宇;夏訓峰;牛永超;熊瑛;王麗君;趙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3/30;C02F3/32;C02F3/34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長興 |
| 地址: | 100012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土壤 滲濾 處理 污水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污水處理技術,具體地涉及一種生物-土壤滲濾處理城市生活污水或工業污水的方法。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用于實現上述方法的裝置。
背景技術
生物膜法是在活性污泥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一種通過微生物呈膜狀附著于載體表面形成的。通過與污水接觸,填料上的微生物攝取污水中污染物質作為生長所需養分加以利用代謝,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相比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產生污泥大大減少,處理效果也大大提高,但是產生的污泥還是無法處理,而且由于生物法的局限性,污水中的磷多數存儲在污泥中微生物內,不斷的富集作用下,污泥中總磷濃度不斷升高,剩余污泥難以處理。
土壤滲濾設備是一種自然生態處理方法,以節能、省資源作為指導思想,予以工程化、實用化創造出來的一種小規模的新型污水凈化技術,是綜合利用土壤-填料-微生物-植物共同作用處理生活污水的復合凈化工藝。現有的土壤滲濾設備占地面積大,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土壤毛細結構容易被堵塞,造成系統運行的停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物-土壤滲濾處理污水的方法。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實現上述方法的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生物-土壤滲濾處理污水的方法,其步驟包括:
1)污水進行厭氧反應,在厭氧環境下,將易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小分子;
2)將經過好氧與厭氧反應的出水混合后布設到土壤中,在土壤-微生物-植物的綜合作用下凈化水質,并在缺氧條件下污水中硝酸根被反硝化為N2散逸出來;
3)土壤中的出水進行好氧處理,以消解污水中殘余的有機物,脫除剩余的氨氮后一部分排出,一部分與厭氧反應的出水混合后布設到土壤中;
4)好氧處理后的污泥返回用到土壤中,作為植物生長的肥料。
所述的方法,其中,污水進行厭氧處理的溫度為25-35℃,pH=7.5-8.5。
本發明提供的實現上述方法的裝置,其主要由厭氧生物膜反應器、土壤滲濾設備和好氧生物膜反應器組成;其中:
厭氧生物膜反應器內下端設有攪拌器,該厭氧生物膜反應器的出水口連接至土壤滲濾設備進水口的配水管;厭氧生物反應器內攪拌器上方設有填料,填料上生長有厭氧生物膜;
土壤滲濾設備自上而下依次為表面土壤層、砂土層、過濾層和導水層;表面土壤層用于植物,土層由砂子與土壤混合組成,過濾層為無紡布,導水層為鋪設的礫石填料;
土壤滲濾設備的出水口連接至好氧生物膜反應器的進水口;
好氧生物膜反應器設有兩個出水口,第一出水口用于出水,第二出水口與厭氧生物膜反應器出水口連接;
好氧生物膜反應器內部下端設有曝氣盤,曝氣盤上方設有填料,填料上生長有好氧生物膜。
所述的裝置,其中,厭氧生物膜反應器和好氧生物膜反應器的底部均設是排泥口。
所述的裝置,其中,好氧生物膜反應器的曝氣盤通過一流量計連接曝氣機。
所述的裝置,厭氧生物膜反應器的出水口通過水泵連接至土壤滲濾設備的配水管。
所述的裝置,其中,配水管為穿孔PVC管,管外包裹一層土工布防止堵塞,土工布外包裹一層具有微電解功能的鐵碳填料。
所述的裝置,其中,厭氧生物膜反應器、土壤滲濾設備和好氧生物膜反應器的進水口以及出水口均分別安裝有電磁閥門。
所述的裝置,其中,土壤滲濾設備的出水口經過沉淀池連接至好氧生物膜反應器的進水口。
所述的裝置,其中,厭氧生物膜反應器內部和好氧生物膜反應器內部均安裝有加熱帶和溫感探頭,該加熱帶和溫感探頭分別連接設置在厭氧生物膜反應器外部和好氧生物膜反應器外部的溫度控制儀。
本發明以厭氧-缺氧-好氧處理方法(簡稱為A2/O法)為指導思想,采取生物膜法和土壤滲濾設備的有機結合彌補了兩種方法的缺陷,將生物膜法的污泥回流至土壤滲濾設備作為植物生長的養分,同時利用植物的生長脫除污泥中的磷,達到磷根本脫除的目的。同時在土壤滲濾設備中填充人工配置的特殊土壤,按照一定比例種植植物,并在布水管外鋪設鐵碳填料,以提高污染物質的去除效率,防止堵塞現象的產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用于實現A2/O法的裝置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0315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