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暗裝接線式漏電保護器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302736.0 | 申請日: | 2011-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369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景正;鄭樂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路美思電氣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H71/02 | 分類號: | H01H71/02;H01H71/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5204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接線 漏電 保護 | ||
1.一種暗裝接線式漏電保護器,包括底座和設置在底座上的安裝蓋板、一個與安裝蓋板相配合并蓋設在安裝蓋板上的面框以及安裝在安裝座上的內裝配組件,內裝配組件包括電路模塊、測試按鈕組件、輸入端子組件、輸出端子組件、動觸頭組、靜觸頭組、絕緣基板、漏電檢測組件、復位按鈕組件,面框上開設有可供導線進入的通孔,在安裝蓋板上設置有與輸出端子組件相配合外露式接線區(qū)域,接線區(qū)域所在位置與面框上的通孔位置相對應,構成一種導線從通孔進入并與輸出端子組件在外露式接線區(qū)域電連接的導線連接模式,輸入端子組件通過銅導線與動觸頭組相連,三個輸出端子組件通過銅導線與靜觸頭組相連,通過動、靜觸頭組相互接觸/分離構成漏電保護器通電或失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暗裝接線式漏電保護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輸出端子組件中的零、火、地三個接線柱并排垂直設置,且位于安裝蓋板的正下方,外露式接線區(qū)域對應設置在位于安裝蓋板上中間一側,外露式接線區(qū)域包括接線端子座、導線排列位,接線端子座將三個接線柱完全覆蓋,并在朝向導線排列位一側形成三個并排的接線口,導線排列位為下沉式的凹槽結構,凹槽位置低于安裝蓋板的表面,凹槽的寬度與接線端子座寬度相匹配,凹槽前方開設有缺口,該缺口與面框上的通孔相匹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暗裝接線式漏電保護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輸入端子組件中的零、火、地三個接線柱分別置于安裝座的下方,三個接線柱位置呈三角形布置,其中的地線接線柱置于接線端子座前面正下方處,輸出端子組件中的地線接線柱與輸入端子組件中的地線接線柱通過導電片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暗裝接線式漏電保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凹槽上對應接線口的前端設置有一個壓線件,壓線件上形成并排的3個壓線孔,壓線孔位置于接線口位置一一對應。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暗裝接線式漏電保護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凹槽的底面上對應壓線件所在位置設置有凸起的條紋。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暗裝接線式漏電保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線端子座的3個接線口之間分別對應設置有擋弧板。
7.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暗裝接線式漏電保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的內壁形狀與安裝蓋板的形狀相對應,面框上的通孔形狀與大小與要連接的導線的截面大小相匹配。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暗裝接線式漏電保護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框的內壁形狀與安裝蓋板的形狀相對應,面框上的通孔形狀與大小與要連接的導線的截面大小相匹配。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暗裝接線式漏電保護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的底面上對應輸入端子組件中的零、火、地三個接線柱的位置形成三處進線定位孔,在每個進線定位孔的側面形成操作孔,操作孔正對著接線端子上的螺柱。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暗裝接線式漏電保護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的底面上對應輸入端子組件中的零、火、地三個接線柱的位置形成三處進線定位孔,在每個進線定位孔的側面形成操作孔,操作孔正對著接線端子上的螺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路美思電氣有限公司,未經浙江路美思電氣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0273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細顆粒煤料回收方法
- 下一篇:從千層塔中提取分離石杉堿甲和石杉堿乙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