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抗拉強度達到1300MPa的履帶板用鋼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01877.0 | 申請日: | 2011-10-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218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18 |
| 發明(設計)人: | 劉明;魏剛;趙明;陳東;劉芳;譚深;陳小龍;寄海明;劉錦燕;寧雄顯;王代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38/04 | 分類號: | C22C38/04;C22C38/54;C21D8/02;B62D55/18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 51124 | 代理人: | 羅麗;武森濤 |
| 地址: | 617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抗拉強度 達到 1300 mpa 履帶 板用鋼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抗拉強度達到1300MPa的履帶板用鋼,其特征在于:履帶板用鋼化學組分按重量百分比為C:0.20~0.30%、Mn:0.80~1.40%、Si:0.15~0.35%、P:0~0.015%、S:0~0.016%、Cr:0~0.30%、Ni:0~0.25%、Cu:0~0.30%、Ti:0.01~0.02%、Al:0.02~0.06%,B:0.0005~0.0035%、其余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元素;金像組織為回火馬氏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強度達到1300MPa的履帶板用鋼,其特征在于:履帶板用鋼按重量比Ti/[N]≥3.43。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拉強度達到1300MPa的履帶板用鋼,其特征在于:履帶板用鋼T[O]按重量百分比為0.0005%~0.0020%,[N]按重量百分比為0.0020%~0.0040%。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抗拉強度達到1300MPa的履帶板用鋼,其特征在于:化學組分按重量百分比為C:0.20~0.30%、Mn:0.80~1.38%、Si:0.16~0.35%、P:0.009~0.015%、S:0.006~0.015%、Cr:0.31~0.60%、Ni:0.02~0.25%、Cu:0.05~0.30%、Ti:0.01~0.02%、Al:0.02~0.06%、B:0.0006~0.0029%、其余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元素。
5.抗拉強度達到1300MPa的履帶板用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為履帶板用鋼澆注并軋制成型自然冷卻后以16~37℃/分鐘的速度從室溫加熱到860~900℃,保溫5~10分鐘,以18~37℃/秒鐘的速度水冷淬火至38~62℃,然后以8~22℃/分鐘的速度加熱到208~232℃,保溫48~77分鐘后用水冷以13~27℃/分鐘的速度冷卻到33~62℃;履帶板用鋼化學組分按重量百分比為C:0.20~0.30%、Mn:0.80~1.40%、Si:0.15~0.35%、P:0~0.015%、S:0~0.016%、Cr:0~0.30%、Ni:0~0.25%、Cu:0~0.30%、Ti:0.01~0.02%、Al:0.02~0.06%,B:0.0005~0.0035%、其余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元素。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抗拉強度達到1300MPa的履帶板用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履帶板用鋼澆注并軋制成型自然冷卻后以18~35℃/分鐘的速度從室溫加熱到860~890℃,保溫6~9分鐘后以20~35℃/秒鐘的速度水冷淬火至40~60℃,然后以10~20℃/分鐘的速度加熱到210~230℃,保溫50~75分鐘后用水冷以15~25℃/分鐘的速度冷卻到35~60℃。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抗拉強度達到1300MPa的履帶板用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履帶板用鋼化學組分按重量百分比為C:0.20~0.30%、Mn:0.80~1.38%、Si:0.16~0.35%、P:0.009~0.015%、S:0.006~0.015%、Cr:0.31~0.60%、Ni:0.02~0.25%、Cu:0.05~0.30%、Ti:0.01~0.02%、Al:0.02~0.06%、B:0.0006~0.0029%、其余為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元素。
8.根據權利要求5~7任一項所述的抗拉強度達到1300MPa的履帶板用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履帶板用鋼按重量比Ti/[N]≥3.43。
9.根據權利要求5~7任一項所述的抗拉強度達到1300MPa的履帶板用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履帶板用鋼T[O]按重量百分比為0.0005%~0.0020%,[N]按重量百分比為0.0020%~0.004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0187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智能篩鋼筋優化下料方法
- 下一篇:一種新型的用于加工鋁鋼復合帶的鋁合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