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編程序控制器與上位機之間的數據通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01552.2 | 申請日: | 2011-10-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84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譚建平;陳暉;舒招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5B19/418 | 分類號: | 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長沙市融智專利事務所 43114 | 代理人: | 黃美成 |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程序 控制器 上位 之間 數據通訊 方法 | ||
1.一種可編程序控制器與上位機之間的數據通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可編程序控制器中,將現場實時數據每隔時間T1存放于可編程序控制器的數據塊中,通過工業現場總線將該存放的現場實時數據以數據包的形式傳輸至上位機;
其中T1小于可編程序控制器與上位機之間的默認數據通訊周期;
在上位機端,對接收到的數據包進行解包,并將解包后的數據進行處理;完成可編程序控制器與上位機之間的數據通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編程序控制器與上位機之間的數據通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可編程序控制器中,采用定時中斷方式對現場實時數據進行存儲。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編程序控制器與上位機之間的數據通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處理為存儲,或者直接將解包后的數據進行顯示、繪圖或查詢。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可編程序控制器與上位機之間的數據通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數據包的形成過程即數據打包過程為:在數據塊中建立長度為2N字節的整型數組變量,其中前2N-2個字節用來存儲實時工業現場數據即整形數據,最后兩個字節用來存儲最新存入數據的位置編號;每一次數據存儲時,更新位置編號和實時工業現場數據,N為建立的數據塊所能存放整型數據的個數。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編程序控制器與上位機之間的數據通訊方法,其特征在于,數據包進行解包即數據解包的過程為:在上位機軟件中定義一種原始數據變量,將其地址和大小設置成與可編程序控制器里的數據塊相一致,再建立一個總長度為2N字節的整型變量數組;在上位機軟件中設置全局腳本的觸發周期為T2,將可編程控制器中的數據塊采集到上位機中,將獲取的數據賦給所述的整形變量數組。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編程序控制器與上位機之間的數據通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位機軟件為WinCC軟件,WinCC軟件通過調用系統支持的GetTagRaw函數,將可編程控制器中的數據塊采集到WinCC中,并把GetTagRaw函數的返回值即解包后的數據賦給建立好的變量數組;且T1=M*T2;M為T2時間的采樣次數;M和N滿足關系式:M<N-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編程序控制器與上位機之間的數據通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WinCC全局腳本中,數據解包后通過比較本次位置編號變量值A和上次數據解包得到的并已存在上位機中的位置編號變量值B,得出兩次采集時間間隔內的有效數據的位置區間;如果A大于B,則在上位機中只存儲解包后數組中第B到第A個數據,如果A小于B,則在上位機中只存儲第B到N-1個、第1到第A個數據;建立文本文檔數據文件,根據系統日期以年月日的格式命名文件,數據每次存儲都按“當前時間--時:分:秒:毫秒/換行/第一個數據/換行/第二個數據/換行/……最后一個數據/換行”的格式存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南大學,未經中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01552.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