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三維立體封裝技術的微型姿態航向參考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99117.0 | 申請日: | 2011-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135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皓冰;朱巍;雷家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皓冰 |
| 主分類號: | G01C21/16 | 分類號: | G01C21/16;G01C21/20 |
| 代理公司: | 寧波市天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張文忠;黃曉凡 |
| 地址: | 214125 江蘇省無錫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三維立體 封裝 技術 微型 姿態 航向 參考 系統 | ||
1.一種基于三維立體封裝技術的微型姿態航向參考系統,包括有位于內核的三維空間集成基座(401),且該三維空間集成基座(401)為六面體;所述的三維空間集成基座(401)外表面緊覆有多層剛柔結合板(101);其特征是:所述的多層剛柔結合板(101)一面內配有微處理器(301),另外五面分別配裝有三個單軸陀螺儀(701)、一個三軸加速度計(702)和一個三軸磁傳感器(703);所述的三維空間集成基座(401)一面制有主器件槽(412),且微處理器(301)嵌入于該主器件槽(412)內;所述的三維空間集成基座(401)每面四角處均插配有定位螺釘(409),且定位螺釘(409)還與多層剛柔結合板(101)對應處穿插緊配;一次成型的三維空間集成基座,能利用削磨加工到精密的平面度和垂直度,直接提供三對兩兩互相垂直的安裝面,對應配合并滿足傳感器件的X、Y、Z軸分別平行,相互之間必須正交的安裝要求。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三維立體封裝技術的微型姿態航向參考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多層剛柔結合板(101)其六面體分別為:第一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2)、第二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3)、第三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4)、第四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5)、第五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6)、第六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7)。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基于三維立體封裝技術的微型姿態航向參考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2)、第三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4)、第五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6)、第六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7)依次自左而右成一直線并列布置,且相接處粘連有韌帶(108)。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基于三維立體封裝技術的微型姿態航向參考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3)、第三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4)、第四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5)依次自下而上成一直線并列布置,且相接處粘連有韌帶(108)。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基于三維立體封裝技術的微型姿態航向參考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微處理器(301)配于第一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2)上;所述的第二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3)、第三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4)、第四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5)、第五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6)、第六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7)的每一面板中間位置均制有一個電路板安裝孔(110),每一內表面上均配裝有六個凸起、并依電路板安裝孔(110)為中心陳列布置的被動元件(201)。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基于三維立體封裝技術的微型姿態航向參考系統,其特征是:第一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2)、第二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3)、第三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4)、第四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5)、第五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6)、第六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7)每一面板的四角處均制有定位孔(109),且定位孔(109)與所述的定位螺釘(409)對應插配。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基于三維立體封裝技術的微型姿態航向參考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陀螺儀(701)為三個,分別安裝于第二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3)、第三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4)、第五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6)中間部位;所述的三軸磁傳感器(703)為一個,并安裝于第四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5)的中間部位;所述的三軸加速度計(702)為一個,并安裝于第六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7)的中間部位,使三軸加速度計(702)的z向敏感軸與安裝平面相互垂直。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基于三維立體封裝技術的微型姿態航向參考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三維空間集成基座(401)采用鈦合金材料制成,或采用樹脂材料制成,或采用鋁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的三維空間集成基座(401)其六面分別為:前平面(403)、后平面(405)、左平面(402)、右平面(406)、上平面(407)和下平面(404),并分別與多層剛柔結合板(101)的第一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2)、第二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3)、第三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4)、第四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5)、第五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6)、第六剛性印刷電路板部分(107)一一配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皓冰,未經王皓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9911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