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鎳基高溫合金鍛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98111.1 | 申請日: | 2011-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576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22 |
| 發明(設計)人: | 董士良;吳鐵明;王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宏鋼電站設備鑄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J5/06 | 分類號: | B21J5/06;B21J1/06;C22F1/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勝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曾人泉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溫 合金 鍛件 制造 方法 | ||
1.一種鎳基高溫合金鍛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
(1)原材料檢驗??
鎳基高溫合金原材料檢驗,包括化學成分的復驗和鋼錠表面的檢查;
(2)下料??
采用鋸床鋸切或斬刀熱斬切的方法進行;
(3)加熱?
對鋼錠進行加熱,其處理步驟為:
①將鋼錠加熱至≤300℃進爐,緩速加溫至800℃,時間不少于4小時;
②在鋼錠達到800℃時進行保溫,時間不少于3.8小時;
③然后進行快速升溫,由800℃升溫至1150℃,時間不少于3.8小時;
④在鋼錠達到1130~1150℃時進行保溫,時間不少于3.5小時;
⑤然后進行空冷;
通過加熱處理使鋼錠達到所要求的力學性能指標;
(4)開坯并進行鍛造變形處理
初始階段,將鋼錠或鋼坯加熱至奧氏體組織狀態進行鐓拔鍛造,鍛造比達到≥3.5,始鍛溫度為1150℃,終鍛溫度為950℃;每次的加熱時間≥1小時;
(5)鍛造
①?末二火次的鍛造,采用末二火次對鍛坯進行分料,對各個截面預留20~25%的變形量以保證最后火次各截面的變形量,并在1150~950℃內有足夠的鍛造時間;
②?最后火次的鍛造,將鍛坯溫度控制在1150℃并保證熱透,采用拔長工序對鍛坯各截面進行鍛造,將鍛坯鍛至設定的鍛件尺寸;在鍛造桿部截面時,要輕錘擊打并不斷換位,避免鍛坯因變形速度快、變形量大而引起的溫升,使鍛坯保持在1030~1000℃的溫度范圍,以免芯部開裂;
(6)粗加工
按粗加工圖規定的尺寸對鍛坯進行車削加工;
(7)熱處理
熱處理:固溶1060℃,保溫8小時,空冷;
時效850℃,保溫24小時,空冷;
沉淀硬化700℃,保溫16小時,空冷;
(8)力學性能測試
按粗加工圖的要求割取鍛件端面的試樣進行力學性能測試,測試指標包括: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延伸率、恰貝沖擊功、沖擊功;
(9)超聲波探傷
對通過力學性能測試的鍛件進行超聲波探傷,超聲波探傷按EN10308-3質量等級3的規定進行;
(10)產品檢驗
檢驗合格后,產品就完成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鎳基高溫合金鍛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5)的鍛造過程中,對鋼錠進行2~3次鐓拔,使鍛造比達到工藝所需的3.5~4.0;使鍛件整體鍛透,組織均勻、致密并保證力學性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鎳基高溫合金鍛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5)②的鍛造過程中,在鋼錠變形之初須旋轉輕擊,待鑄錠的組織被破碎、塑性有所改善和提高之后,再將加熱溫度提高10℃,這時可重錘打擊,以加快變形速度和變形量。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鎳基高溫合金鍛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5)②的鍛造過程中,最后火次的變形量要控制在20~25%之間,同時要控制變形速度,避免因變形過快而引起鍛件溫度升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宏鋼電站設備鑄鍛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宏鋼電站設備鑄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9811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