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避免高并發下數據讀寫瓶頸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93721.2 | 申請日: | 2011-09-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369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0 |
| 發明(設計)人: | 陳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飛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華勝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鄭小粵 |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避免 并發 數據 讀寫 瓶頸 方法 | ||
1.一種避免高并發下數據寫瓶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WS1、應用服務器發出寫請求,并將所述應用服務器所對應的邏輯卷LBA值傳遞給IPSAN控制服務器;
WS2、IPSAN控制服務器按照細條帶化原則為所述寫請求分配系統內硬盤的IP集合;
WS3、IPSAN控制服務器選擇未達到滿占用帶寬的硬盤IP集合;
WS4、IPSAN控制服務器使所述邏輯卷LBA與所述未達到滿占用帶寬硬盤IP集合內的尚未占用的物理LBA地址相映射;
WS5、應用服務器根據映射后的硬盤IP和物理LBA地址進行寫操作;
WS6、應用服務器在完成寫過程后,通知IPSAN控制服務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數據寫瓶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驟WS3,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
WS3-a、IPSAN控制服務器分別判斷系統內所有硬盤構成的IP集合內的每個硬盤的當前讀/寫任務帶寬占用是否超過硬盤傳輸極限;
WS3-b、將超過傳輸極限的硬盤的IP從所述所有硬盤的IP集合中刪除,使其成為未達到滿占用帶寬的硬盤IP集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數據寫瓶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驟WS4之后,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
WS4-2、IPSAN控制服務器將邏輯卷LBA與物理硬盤LBA之間的映射關系記錄在映射表中;
WS4-3、IPSAN控制服務器更新讀/寫任務負荷表,增大參與所述寫操作的每個硬盤的負荷記錄。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數據寫瓶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驟WS6之后,進一步包括步驟WS6-2:IPSAN控制服務器更新讀/寫任務負荷表,減小參與所述寫操作的每個硬盤的負荷記錄。
5.一種避免高并發下數據讀瓶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RS1、應用服務器發出讀請求,IPSAN控制服務器查找與被讀取數據的邏輯LBA相映射的被讀取數據的物理LBA集合及其鏡像數據的物理LBA集合;
RS2、IPSAN控制服務器選擇物理LBA集合,并傳遞給應用服務器;
RS3、應用服務器根據步驟RS2所選擇的物理LBA集合,進行讀操作;
RS4、應用服務器在完成讀過程后,通知IPSAN控制服務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避免數據讀瓶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驟RS1中,IPSAN控制服務器根據邏輯卷LBA與硬盤物理LBA映射表來查找與所述邏輯LBA相映射的所述被讀取數據主體的物理LBA集合及其鏡像數據的物理LBA集合。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避免數據讀瓶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驟RS2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
RS2-a、IPSAN控制服務器分別判斷所述被讀取數據的物理LBA集合內每個物理LBA所屬的硬盤是否超過傳輸極限;
RS2-b、IPSAN控制服務器優先選擇所屬硬盤未超過傳輸極限的物理LBA和所屬硬盤超過傳輸極限的所述物理LBA所對應的所述鏡像數據的物理LBA,并傳遞給應用服務器;
RS2-c、IPSAN控制服務器更新讀/寫任務負荷表,增大各個參與讀操作硬盤的負荷記錄。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避免數據讀瓶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進一步包括步驟RS4-2:IPSAN控制服務器更新讀/寫任務負荷表,減小參與所述讀操作的每個硬盤的負荷記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飛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華勝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飛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華勝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93721.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移動終端遠程交互測試系統和遠程交互測試方法
- 下一篇:一種網帶自動張緊裝置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