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塵籠氣流成網機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92277.2 | 申請日: | 2011-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52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鐘剛;付寶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儀征市海潤紡織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G23/08 | 分類號: | D01G23/08 |
| 代理公司: | 揚州市錦江專利事務所 32106 | 代理人: | 陳君偉 |
| 地址: | 2114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塵籠 氣流 成網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非織造布的生產裝備,尤其涉及成網機的結構。
背景技術
塵籠式氣流成網機是用于厚重無紡纖維氈、墊生產的重要裝備,尤其適合于各種廢舊回收以及難以或不適于梳理的特殊纖維的成網,如棉、麻、鬃、椰及玻璃纖維、碳纖維、玄武巖纖維和不銹鋼纖維等。
塵籠式氣流成網機的基本原理結構如圖1所示。其工作過程是:經過開松混合的纖維原料由輸入簾1送來,經一對羅拉2握持喂入,被高速旋轉的錫林3針齒精細撕拉、抓取、剝離成近于單纖維狀,然后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飛離錫林,并在羅拉2和導流輥5之間的進風口4處,被大流量的高速氣流分散、運載,最后凝聚在內腔為負氣壓的圓網結構的塵籠8表面而形成一定厚度的纖維層,該纖維層由輸出簾送出供后繼工序進行固結加工處理。
目前國內在運轉使用的塵籠氣流成網機都是單塵籠形式,其成網最大定重≤2500g/m2?,而隨著產品的不斷開發和拓展,產品定重的要求越來越大,有些如床墊、席夢絲等產品的定重要求達到4000~6000?g/m2?。對于這樣的要求,單塵籠氣流成網機就無能為力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滿足不同定重成網的要求的雙塵籠氣流成網機。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雙塵籠氣流成網機,包括機架,機架內連接截面形狀上小下大的文丘里管,文丘里管的上端設置錫林和進風口,錫林的一側設置輸入簾,在輸入簾與錫林之間設置一對羅拉,一對羅拉設置在進風口的上方,所述文丘里管的下端設置下塵籠,下塵籠的一側設置下抽吸風管,下塵籠的輸出側設置輸出簾,所述文丘里管的下端還設置可上下調節的上塵籠,上塵籠的兩端分別支承在機架上,上塵籠的上側設置上抽吸風管。
雙塵籠氣流成網機與單塵籠氣流成網機不同之處就在于其具有二只相同直徑的負壓抽吸塵籠。二只塵籠相對轉動,獨立變頻調速,氣壓流量分別調控。為了滿足不同定重成網的要求,上塵籠可通過升降機構調節,從而調整二只塵籠之間的隔距。
由于有二只塵籠,纖維的凝聚面積擴大了許多,氣流流量也幾乎倍增。同時,為了達到所期望的產品定重和較高的產能,錫林和塵籠的直徑都相應有較大增加。
按照這種新的設計,雙塵籠氣流成網機工作時,二只塵籠的表面都吸附凝聚厚厚的纖維層。二塵籠相對旋轉,將表面凝聚的纖維層合并壓縮后輸出,再由輸出簾輸送走。通過塵籠內抽吸氣流量和負壓的分別調控,可調節各塵籠表面纖維層的厚度,再配合二塵籠鉗口隔距的改變,可大范圍地調節輸出纖維層的定重。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中,1輸入簾,2羅拉,3錫林,4進風口,5導流輥,6文丘里管,7下抽吸風管,8下塵籠,9上塵籠,10輸出簾,11機架,12上抽吸風管。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為雙塵籠氣流成網機,包括機架11,機架11內連接上小下大的文丘里管6,文丘里管6的上端設置錫林3和進風口4,錫林3的一側設置輸入簾1,在輸入簾1與錫林3之間設置一對羅拉2,一對羅拉2設置在進風口4的上方,在進風口4與文丘里管6之間設置導流輥5,文丘里管6的下端設置下塵籠8和可上下調節的上塵籠9,下塵籠8的一側設置下抽吸風管7,下塵籠8的輸出側設置輸出簾10,上塵籠9的兩端分別支承在機架11上,上塵籠9的上側設置上抽吸風管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儀征市海潤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省儀征市海潤紡織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9227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