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加味逐瘀通脈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91259.2 | 申請日: | 2011-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3537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尚晏;孫開敬;武鳳梅;鄭玉梅;費建軍;朱文軍;劉廣和;尹遜錄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藥集團三精千鶴制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2 | 分類號: | A61K36/902;A61P9/10;A61K35/62;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4101 黑龍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加味 逐瘀通脈 藥物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治療腦中風的加味逐瘀通脈藥物組合物,以及該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心腦血管疾病是當今威脅人類健康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死亡率已超過腫瘤類疾病而躍居第一。而血稠、高脂血、血栓性疾病(腦梗塞、腦血栓、腦栓塞、心梗、動脈血栓、靜脈血栓等)占心腦血管疾病的大成,其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極高、并發癥多,給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影響人類生活質量;由于飲食結構改變,造成膽固醇攝入量過多,以及工作、生活壓力加大,運動少,環境污染等原因,心腦血管發病率逐年增加,并且逐漸年輕化,目前缺少有效的治療藥物,因此,防治血栓性疾病,減輕社會、家庭和患者的負擔與痛苦已刻不容緩。抗心腦血管病中藥已成為國內醫院的常用臨床用藥。
現有的逐瘀通脈膠囊97115789.8含有水蛭、虻蟲、大黃、桃仁四味藥材,適用于破血逐瘀,通經活絡等恢復期治療用藥,但對急、重癥血瘀因病重藥輕,很難奏效。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對急、重癥血瘀均有療效的加味逐瘀通脈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該組合物能有效提高腦中風的實際治愈率,不產生耐藥性,無毒副作用。
本發明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血瘀證的機制概括為“瘀滯內結”、“血液離經”和“血液污穢”3個方面。腦中風即腦梗塞指“瘀滯內結”是指血液在脈道中運行遲緩、阻滯、凝聚,“內結之血為血瘀”。從西醫研究來看,可表現為血液流變學異常、血流動力學改變、血栓形成和動脈管腔狹窄。包括了心肌梗死、心絞痛、心力衰竭、短暫性腦出血發作、腦梗塞、急性腦栓塞、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老年血管性癡呆等。
中醫治療腦中風多采用“活血化瘀”療法。本方虻蟲味辛、苦;辛能開、苦能泄,且其性剛猛,而善逐瘀破積通經,是一味峻猛的破血藥,力大而宏。水蛭味咸,咸能走血軟堅散結,善破血逐瘀通經,逐惡血久瘀,破血消瘀之力強。二藥常相須而用,虻蟲能開能泄,其性剛猛,善逐新瘀之血;水蛭能軟堅泄血,其性陰潛,善專逐久積之血,二者合用,新久之瘀血一并攻而破之,對周身上下之瘀血尤為適宜。桃仁味苦辛,苦以泄滯血,辛以行血,其性散而不收,瀉而無補,能破血逐瘀,而善行表里之瘀血,能助虻蟲、水蛭破血逐瘀之力。大黃破積滯,行瘀血,可平胃,下氣,除痰實、心腹脹滿,調血脈,泄壅滯;深入血分,蕩滌積垢,祛瘀生新,降脂泄濁。大黃與桃仁相伍,剛柔相濟,共同化瘀泄濁。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頭痛,風濕痹痛,能“上行頭目”,祛風止痛。治風濕痹證,肢體疼痛麻木,能“旁通經絡”祛風活血止痛。本品中的川芎嗪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縮,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狀況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腦及肢體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可預防血栓形成。三棱苦、辛、平。歸肝、膽經,破血行氣,消積止痛。醋制增加止痛作用。本品含揮發油,通過減少血小板數、抑制血小板功能、抑制內外凝血功能、促進纖溶活性等,對體外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川芎及醋三棱相伍,“氣行則血行”、“氣為血帥”、“氣滯血亦滯”,提高了活血化瘀之效。
本發明藥物是由下列原料制成的(用量為重量份):
川芎25~80份、醋三棱20~40份、水蛭250~750份、桃仁20~63份、虻蟲10~30份、大黃53~161份。
本發明藥物的優選重量配比是:
川芎30份、醋三棱25份、水蛭300份、桃仁25份、虻蟲15份、大黃80份。
本發明藥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川芎40份、醋三棱35份、水蛭500份、桃仁41.7份、虻蟲20份、大黃106.7份。
本發明藥物的制備工藝:可以將上述原料直接研磨成粉或經過本領域常規提取技術如水提醇沉法或醇提水沉法的提取精制得到作為本發明破血逐瘀,通經活絡的活性成分。所述活性成分可以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或賦形劑組合制成各種藥學劑型如散劑、丸劑、片劑、口服液、顆粒劑、膠囊劑等。其中所述的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或賦形劑根據不同的劑型而選擇,所用的這些載體或賦形劑對于制藥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是可以決定的。
本發明藥物可以按照以下三種方法制備:
第一種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按照上述用量稱取原料中藥材;
(2)將上述中藥材干燥粉碎成細粉,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形劑一起制成片劑、丸劑、散劑、膠囊等劑型。
第二種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按照上述用量稱取原料中藥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藥集團三精千鶴制藥有限公司,未經哈藥集團三精千鶴制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9125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