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治療中風、痹癥的中藥制劑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91226.8 | 申請日: | 2011-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664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丙煥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丙煥 | 
| 主分類號: | A61K36/734 | 分類號: | A61K36/734;A61P9/10;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2470***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治療 中風 痹癥 中藥 制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治療中風、痹癥的內服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中風、痹癥俗稱吊線風,主要癥狀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時伴流涎、言語不清。多由正氣不足,風邪人中脈絡,氣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齡均可罹患。中風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體癱瘓或偏身麻木,病由氣血逆亂,血隨氣逆,上擾腦竅而致腦髓神機受損,且以中老年人為多。癇病痛病與中風中臟腑均有卒然昏仆的見癥。而癇病為發作性疾病,昏迷時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雙目上視,或作異常叫聲,醒后一如常人,且肢體活動多正常,發病以青少年居多。厥證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時蘇醒,醒后無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不利等癥。痙病以四肢抽搐,項背強直,·甚至角弓反張為主癥。病發亦可伴神昏,但無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不利等癥狀。中風病亦有見肢體肌肉萎縮者,多見于后遺癥期由半身不遂而廢用所致。目前臨床上用于治療中風、痹癥的特效藥尚不多見,雖然中藥方劑較多,其療效參差不齊,無法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活血化瘀、通脈舒絡、調節陰陽、恢復神經之功效的中藥制劑,針對中風、痹癥具有良好療效。
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選取的原料藥及其重量組份分別是:夏枯草9-15份、山萸肉1-15份、附子3-6份、肉桂1-7份、蒼術8-14份、厚樸5-8份、白芍9-15份、黃芪2-13份、紅花1-5份、川穹1-5份、地龍2-7份、牛膝2-7份、丹參2-12份、桂枝1-2份、山楂2-7份。
優選為:夏枯草9份、山萸肉5份、附子6份、肉桂3份、蒼術8份、厚樸5份、白芍9份、黃芪8份、紅花5份、川穹5份、地龍2份、牛膝5份、丹參6份、桂枝=2份、山楂5份。
本發明藥物可以采用中藥制劑的常規方法制備成任何常規內服制劑。例如可以將這些原料藥研成粉末混合均勻散劑沖服;可以將這些原料藥一起水煎,然后濃縮煎液服用,或者把濃縮煎液濃縮成膏加工成丸劑服用;為了使該藥物的各原料更好地發揮藥效,針對某原料藥進行特殊提取,如乙醇提取,這些不能用于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的活性組分可以加入制備不同劑型時所需的各種常規輔料,如崩解劑、潤滑劑、粘合劑等以常規的中藥制劑方法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口服劑型,如丸劑、散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丙煥,未經張丙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9122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治療傳染性結膜炎的中草藥
- 下一篇:一種照明扶釘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