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手操縱式工作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91045.5 | 申請日: | 2011-09-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418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9 |
| 發明(設計)人: | G·海因策爾曼;G·利布哈德;D·弗爾斯特納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德烈亞斯.斯蒂爾兩合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F5/00 | 分類號: | B25F5/00;B23D49/1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嚴志軍;楊國治 |
| 地址: | 德國魏***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操縱 工作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手操縱式工作設備。
背景技術
從文件DE?10?2007?039?828B3中已知一種帶有鼓風機和蓄電池(Akku)的電動工具機器,該電動工具機器實施為沖擊鉆頭并且在后部的罩殼區域中具有空氣進氣口。冷卻空氣通過鄰近空氣進氣口而布置的馬達在朝向蓄電池的方向上被抽吸通過罩殼,并且在蓄電池上方從罩殼中流出。
為了實現驅動馬達的足夠的冷卻,必須輸送足夠的冷卻空氣量通過罩殼。在空氣進氣口非常大時,這樣的危險增大,即,污染顆粒可被吸入到罩殼中。在空氣進氣口小時,輸送大的體積流量導致高的流動速度和負壓,其同樣可促進吸入污染顆粒。恰好電子控制裝置不僅對熱而且對污染敏感。在此必須保證足夠的冷卻,并且同時必須確保:電子控制裝置不被過度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實現一種這類形式的手操縱式工作設備,即,該工作設備在污染傾向較小的情況下具有足夠的冷卻。
該目的通過根據本發明的手操縱式工作設備實現。
通過空氣進氣口僅吸入部分冷卻氣流。第二部分冷卻氣流通過用于能量供給單元的容納件被吸入。通過將總冷卻氣流分配成多股部分冷卻氣流(該部分冷卻氣流在不同的位置處被吸入),用于每股部分氣流的進氣口可相對而言保持較小。總吸氣面積可增大,以使得獲得小的流動速度。能量供給單元的容納件通常布置在這樣的區域中,即,在該區域中在運行中僅產生少量污染,以使得可從該區域中吸入相對而言更干凈的冷卻空氣。由于在能量供給單元和容納件之間的結構上形成的小的間隔,用于遮蓋進氣口的其它措施為不必要的。
有利的是,能量供給單元的容納件布置在背向工作設備的工具的區域中。從該區域中可吸入干凈的冷卻空氣。用于第一冷卻氣流的空氣進氣口相對于能量供給單元的容納件尤其更靠近工具。由此,通過空氣進氣口更容易吸入被污染的空氣。在能量供給單元和容納件邊緣之間尤其形成第一間隙,通過該第一間隙吸入第二冷卻氣流。由于通過間隙的吸入,在結構上防止比間隙大的污染顆粒的滲透。第二冷卻氣流尤其用作控制裝置的冷卻。有利的是,控制裝置具有至少一個在運行中由第二冷卻氣流環繞流動的散熱片。由此,控制裝置由第二冷卻氣流的更干凈的空氣冷卻。由此,防止控制裝置的污染。
有利的是,罩殼具有罩殼內部空間,在該罩殼內部空間中布置有控制裝置。在此,罩殼內部空間尤其通過間隔板與能量供給單元的容納件分開。由此可獲得更簡單的結構。間隔板可例如為能量供給單元的接觸支撐件的一部分。用于第一冷卻氣流的空氣進氣口有利地被引導到罩殼內部空間中。控制裝置在工作設備的通常工作姿態(Arbeitshaltung)下優選布置在用于第一冷卻氣流的空氣進氣口的上方。如果第一冷卻氣流部分偏轉至控制裝置,則其必須向上流動,其中,較重的污染顆粒可向下落下。通過向上轉向和流動實現部分地清潔第一冷卻氣流。可防止的是:較大的污染顆粒可到達控制裝置。
在間隔板和罩殼的罩殼壁之間尤其形成第二間隙,通過該第二間隙,第二冷卻氣流流動到工作設備的罩殼內部空間中。第二間隙可簡單地在沒有附加的器件的情況下制造而成。間隔板相對于罩殼壁的密封件可取消,以使得獲得更簡單的結構。通過間隙可在間隔板的周緣的大部分上延伸,獲得長的間隙長度并由此獲得相對而言較大的總面積,通過該總面積來自容納件的第二冷卻氣流可越過到罩殼內部空間中。由此實現較小的氣流速度。控制裝置尤其鄰近第二間隙的區段而布置。由此,控制裝置主要由第二更干凈的冷卻氣流冷卻。
適宜地,工作設備具有第一縱側和相對的第二縱側,其中,在第一縱側處布置有空氣進氣口。在以下情況下可獲得有利的冷卻氣流引導,即,第一冷卻氣流在第一縱側處進入到罩殼中,并且從第一縱側在朝向第二縱側的方向上流動,其中,第一冷卻氣流在罩殼中鄰近第二縱側轉向,并且在朝向第一縱側上的方向上流動返回。有利地,驅動馬達位于從第二縱側至第一縱側的流動路徑上,并且控制裝置位于從第一縱側至第二縱側的流動路徑上,以使得冷卻空氣首先流動通過控制裝置并且緊接著通過驅動馬達。有利的是,第一冷卻氣流和第二冷卻氣流共同在從第一縱側至第二縱側的流動路徑上流動。適宜地,第一冷卻氣流和第二冷卻氣流通過共同的空氣出氣口離開罩殼。在此有利的是,空氣出氣口布置在第一縱側的區域中并且布置在空氣進氣口的下方。
有利的是,第二冷卻氣流不僅在第一縱側處而且在第二縱側處從能量供給單元的容納件中流動到罩殼內部空間中。尤其地,第二冷卻氣流也在罩殼的上側處流動到罩殼內部空間中。由此,在間隙寬度較小的情況下實現大的流動面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德烈亞斯.斯蒂爾兩合公司,未經安德烈亞斯.斯蒂爾兩合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9104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混合動力車輛的冷卻系統
- 下一篇:眼鏡鏡片加工設備





